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藿香正气水外用法

藿香正气水外用法

藿香正气水由藿香、厚朴、法夏、紫苏等组成,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之功,适用于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吐腹泻等,多用于内服。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亦有诸多新功效,介绍如下,供选用。

1.吴萸粉10克,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暑湿或寒湿泄泻。

2.丁香、黑胡椒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续3天。或取车前子、丁香、肉桂、枯矾各等份,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糊,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续3~5天。可温中固下、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慢性结肠炎。

3.丁香、肉桂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小儿秋泻。

4.取藿香正气水适量,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可祛湿止痒,适用于小儿瘙痒性皮肤病。

5.黄芪10克,苍术6克,丁香4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续7~10天。可益气健脾,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6.取藿香正气水适量,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可祛湿止痒,适用于阴囊湿疹。

7.取藿香正气水加等量冷开水混匀。用药前洗净患处,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而后取上药外部涂擦,每日3~4次,连续3~5天。可清热祛湿,适用于小儿疖病。

8.将患处洗净,取藿香正气水少许涂搽于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一周。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冻疮破溃者不宜。冬季来到后,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还可预防冻疮。

9.凌霄花100克,加水1500毫升,水煎30分钟,去渣取汁,加藿香正气水两支,混合均匀,坐浴并洗涤患处,每日两次,连续3~5天。可祛风除湿、止痒止痛,适用于阴痒。

10.取藿香正气水两支,倒入浴水中洗浴,每日两次,连续3天。可祛暑利湿,防治小儿暑痱。

11.取藿香正气水一瓶,用棉球浸透后,放置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2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治疗小儿感寒、伤食腹痛。(胡献国)

猜你喜欢

  • 打呼噜是病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可以加糖吗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

  • 药引子起什么作用

    因为我们中医治病讲究六经辩证,对某些经络有问题的疾病,我们可以使一些引经药物,使得这个药物达到我们针对的经络效果更好一点。一般的老中医开化药药引,大枣啊,生姜,还有葱白。这个生姜呢,主要是一个可以佐治我们的方子中的寒凉的药物啊。大枣呢,其实

  • 手脚冰凉吃什么食物调理

    姜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剂,殊不知姜对于手脚冰凉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脚容易凉,不妨在做菜煲汤的时候多放点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没有糖尿病的话,还可以放些红糖与生姜一起煮,经常饮用可以起到缓解手脚冰凉的作用。还可以采用生姜1两+

  • 有湿气的几种症状

    一、脚气频发,体内湿气太重的时候,湿气容易聚集在身体的下部,湿气重的时候,体内的湿邪就常沿着经络下至足底的部位,从而引起脚气病。二、便溏如水,湿气重的人大便的形态一般都不正常,夹带一些没有消化的食物,有的烂软如泥,气味腥臭,排便不爽,容易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