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治偏头痛方

治偏头痛方

治偏头痛方 组成:杞子30克,菊花9克,龙胆草9克,珍珠母30克,蔓荆子9克,藁本9克,白芷6克,羌活9克,清夏9克,白术9克,天麻9克,丹参24克。

功能:滋下清上,通络化痰,祛风止痛。

主治: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症见头痛时发,发则头痛剧烈,痛连眉棱,或牵引目痛;或偏于一侧,或满头皆痛,或其痛如刺,痛处不移,或头昏沉重,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涩。

用法:水煎服。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约一小时浸透后煎煮,一剂药煎两遍,首煎用武火(温度较高)煎沸后以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滤取汁后,加水适量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滤取汁,两煎药汁混匀,总量约250-300毫升左右,每日服一剂,每剂分两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一次。

方解: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又名偏头风,其痛发作,痛势较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目齿,痛止后一如常人,《张氏医通》谓其“痛久不已,令人丧目”。总以外感失治,风寒之邪阻遏经络,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或感受外邪久生痰浊,阻塞经脉,上扰清空,少阳厥阴二经经气不利所致。治以滋下清上,通络化瘀,祛风止痛。方中杞菊胆草滋下清上,羌防荆子藁本祛风湿散寒邪,清夏白术补脾益气化痰,丹参天麻珠母活血祛风镇痛,诸药合用,以奏滋下谓上,通络化瘀,祛风止痛之效。

临床应用:偏头痛一般多指痛在左,右或前额或后头部而言,从广义说来,很多头痛偏在局部,皆属偏头痛范畴。临床上气虚倦怠者加红参9克以升阳补气;面色晃白无华,脉象芤细者加当归6克,黄芪30克以补气生血;胸脘痞闷。吞酸嗳腐、大便秘结者加元明粉9克,大黄6克,枳壳9克以宽中下气,导滞通腑;目赤不得眠者加黄芩9克,木贼草15克,白蒺藜15克以清肝明目;腰痛重者兼服六味地黄丸一丸(每丸重9克)以滋补肾阴。根据35例的临床观察,痊愈者29人,占82%;显效(痊愈后半年内复发)者6人,占18%。王云铭

王云铭,男,1918年10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人,文化程度大专。早年拜师王瑶潭、纪翱臣著名老中医学徒。1942年9月天津国医专修学院函授部毕业。现任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曾亲自编写《中医学基础讲义》、《中医妇科学讲义》等多部教材,在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论文内容被载入一些专著或教材中,其中《滑胎的治疗经验》被载入《中医精华浅说》一书中,治疗习惯性流产的验方“调补冲任汤”及治疗崩漏系列方剂被载入《名医名方录》第二辑,《筋漏的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治疗》等被载入《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一书中。王云铭擅长中医妇科,对崩漏、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的治疗,独具专长。王云铭1987牟9月被评为淄博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6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牟4月被确定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猜你喜欢

  •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这味中药最主要的作用:第一个是清心火,所以我们经常多梦的人吃黄连可以清心火,黄连苦口利于病。第二个厚肠胃,所以我们经常说拉肚子时候吃黄连,对吧?还有我们有个药呢,叫交泰丸,就是一个黄连和一个肉桂,一个寒的,一个热的,一个往下走的,一个往

  • 生三七粉和熟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

    生三七是三七直接洗净切片晒干的三七,熟三七是生三七经过炒、蒸、炸等等的加工才能够得到。生三七偏于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熟三七偏于滋补补气补血,止血化瘀的力量它就差一点,如果想用来补气血,同时又需要活血化瘀,那么就可以用熟三七,如果仅仅需要止痛

  • 人参的功效作用与禁忌

    人参有以下功效一:大补元气,像我们平时气虚同时感觉有点身体发冷的人呢,可以用人参煲汤喝就可以。二:复脉固脱,特别适用于气阴两虚的人。三:生津养血,人参既能够补气,同时呢还能够生津,像我们胃阴不足的人,一定要加入人参,同时人参能通过补气来生血

  •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藏红花至明代传入中国,记载在李时珍《本草纲目》被列为药用,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那藏红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经期腰酸腹痛、血块多、面色暗淡、脸上斑点比较多的女性尤为合适。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取四到六根泡水当茶叶,可以反复冲

  •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哪类疾病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