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牙龈炎

牙龈炎

牙龈俗称牙床,而牙龈炎也即牙床发炎,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成年人及青少年都可发病。此病与局部牙石的机械刺激及全身代谢障碍和中医所说的“上火”有密切关系,属中医临床中“牙衄”、“牙宣”、“齿间出血”、“齿龈肿痛”等范畴。

本病临床分5型:即缘龈炎、肥大性龈炎、妊娠性龈炎、青春性龈炎和剥脱性龈炎。其中缘龈炎最常见,多发于成年人。肥大性龈炎多发于青少年,其病因明确,只要去除局部刺激(牙石)、改正口呼吸及咬颌不良的习惯,预后良好。妊娠性牙龈炎多在分娩后减轻或消失。青春性龈炎多发于青春前期的青少年、女性为多,近成年时一般自行消退。剥脱性龈炎是一种综合征、此症常伴有口腔苔藓或天疱疮。

牙龈的炎症其特点为牙龈肿胀,发红,正常外形改变,渗出和出血、肿胀和食物的嵌压可使牙龈和牙齿间的龈沟加深遂使龈袋形成。牙龈炎不会发生于无牙区。

最常见的单独原因是口腔卫生不良使得菌斑堆集。其他的局部因素如牙石,食物嵌塞,不良的牙修复体,和口干症起着次要的作用。常见的细菌为---主要是厌氧杆菌,纤毛菌,螺旋体以及革兰氏阴性细菌。

临床表现

单纯性龈炎,沿1个或多个牙的牙颈部有一条红而发炎的牙龈组织带,牙间乳头水肿性肿胀并且微小的创伤即可引起出血。常无疼痛、龈炎在许多年中可保持一种表浅的炎症,甚至在患者的一生中,或可进展成为牙周炎。

当妊娠时期,牙龈可呈轻度的炎症;牙龈增生,特别是牙间乳头的增生多有发生。有蒂的牙龈增生物(妊娠瘤)常在妊娠期的头3个月中从牙间乳头发生,可在整个妊娠期中持续存在,分娩后可消退或不消退。妊娠瘤为软的红色的肿块,发生迅速并且随后持续存在而不变。在其下面常存在刺激原,例如牙结石或修复体的粗边缘。

脱屑性龈炎 特点为牙龈深红,疼痛,易出血。脱屑期前可有水泡出现。牙龈是软的,系因能抗咀嚼颗粒摩擦的角化细胞缺失而致。本病常发生在绝经期;相继给予雌激素和孕激素可有效。还有一种类似的牙龈病损可能与寻常型天疱疮,大泡性类天疱疮,良性粘膜类天疱疮,或萎缩型扁平苔藓有关;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良好。

未得到控制的糖尿病,对牙龈刺激物能产生过分的反应;常见到继发感染和急性牙龈脓肿。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可快速地发展成牙周炎,并有骨进行性缺失。

白血病时,牙龈充血,水肿,疼痛和易出血。这些变化与牙周组织中有白血病性浸润有关。

坏血病时,牙龈发炎,增生,充血,易出血。整个口腔可出现瘀斑和瘀血点。可发生牙周韧带破坏性牙周炎,最终出现牙松动。糙皮病时,牙龈发炎,易出血,易于发生继发性感染。唇发红并起裂,口腔有烫伤感,舌平滑并呈鲜红色,舌和粘膜有溃疡。

冠周炎时,覆盖于部分萌出牙上的龈瓣急性疼痛的炎症,常当食物陷入在龈瓣下面时复发,最常发生于下颌第三磨牙的冠周。当牙齿完全萌出后,龈瓣即消失。

龈脓肿,由死髓牙根尖处的根尖脓肿发展而来。脓从开口于粘膜表面的窦道流出。牙周脓肿并可出现类似的引流。

预防和治疗

每日用牙线和牙刷去除菌斑并且定期地由口腔科医师进行常规的洁治,能有助于预防龈炎。易感受龈炎的系统疾病患者,需要更多次的专业性洁治(每2周~1年4次)。

用或不用洗必太或其他抑菌漱口水所进行的口腔卫生能控制单纯性龈炎。应施行彻底的牙周洁治,应修改不良外形的修复体或重新制做修复体。应切除过多的牙龈。对于由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切除仅提供暂时的效果如果仍继续服用药物的话。切除妊娠瘤时,如果局部的刺激仍存在,应去净,如果在分娩前切除,还有复发的趋势。

冠周炎的治疗包括从龈瓣下去除残屑;液体冲洗;和特别是当复发时,应予拔除。如发展成严重的感染,在拔牙前应给抗生素并且继续使用于愈合期中。常用药剂为口服青霉素VK500mg每6小时1次共10天(或在炎症全消退后服用3天)。

对于脓肿,需施行根管治疗,牙周翻瓣和根部清创,或拔牙。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243例,痊愈(自觉症状和体征消失,牙龈出血停止)225例,好转(自觉症状和体征好转,牙龈出血明显减少)16例,无效2例。

猜你喜欢

  • 长期服 缓起效——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8)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