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麻疹

麻疹

【概述】

麻疹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结膜炎、重度上呼吸道粘膜炎以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症状。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聚集之地易造成流行,全年可见,但以冬末春初为多。本病对婴幼儿健康和生命威胁极大。故预防十分重要。其主要预防措施是采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包括自动和被动免疫),隔离患者,切断传染途径等。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普遍应用于广大城市及农村,从而基本上控制了大面积的流行。

我国早在1954年,就应用针灸预防麻疹获效,至20世纪60年代用得更为广泛。在方法上,除毫针刺外,尚有用灯蕊草、圆利针点刺的。尽管目前几乎已没有报道,但不失为一种预防方法,特供临床参考。

针刺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著者认为它可以作为一种经济、简便的辅助预防之法。

方法:

- 体针加灯火灸 -

取 穴:

常用穴:合谷、足三里。

操 作:

先针刺合谷,浅刺3分深,略作捻转后即出针。然后灸足三里,方法是先以红汞或龙胆紫准确标记穴位,左手微握其腿,右手持灯蕊,蘸油少许,点着后,速向穴位一灸,发出“叭”的一声即可。为避免小儿惊吓,可用手轻轻拍打穴位周围。双侧穴位均取,灸的火头宜细,一般只须针灸1次。

效 果:

经299例预防观察,效果为93.6%。与一些用于预防麻疹的中草药比较,有效率也较之多数药物为高。

注意事项:

(1)针刺加灯火灸,来之于民间,观察样本较大,可为首选的方法。因对象是儿童,针刺要求是进针浅,手法轻捷。灯火灸,因小儿不易配合,则要求操作熟练。

(2)值得注意的是,针灸(包括以下各法)预防是针对未受感染的儿童而言,对于已作预防接种而体质瘦弱者或未作接种者,比较适用。倘已属麻疹潜伏者,则效果较差。

- 圆利针 -

取 穴:

常用穴:大杼、风门、肺俞。

备用穴:合谷、大椎。

操 作:

以圆利针点刺,多仅取常用穴,脊柱双侧共六穴,自上而下,按次序点刺,针深约3~4mm,轻刺激,不留针,连刺三天。如效果不满意,加点刺备用穴,法同上。

效 果:

共预防155例,除10例已在潜伏期,4例未作连续针刺而出疹外,余101例在流行期间始终没有发病。

注意事项:

(1)点刺不宜过深,微见血即可,第二次点刺时应避开原点刺点。

(2)注意严格消毒。

- 体针 -

取 穴:

常用穴:大椎、内关透外关。

操 作:

二穴均取。大椎穴,嘱被预防者取伏案法针刺,垂直刺入,针深5分,有胀感后作平补平泻法,中等度刺激运针0.5~1min后出针;再从内关进针,直透至外关(不可刺破对侧穴区皮肤),以中强度刺激,手法同上,不留针。在流行期间,宜每隔3~5天,针刺一次。

效 果:

体针亦有较好预防作用,曾将此法和中药预防对照,结果针刺组无一例发病,而32例对照组,二个月内被感染出疹者达26例。

注意事项:

(1)本法主要作为辅助预防,重在提高免疫能力。比较适用于未作接种者的小范围预防。

(2)本法透针针感较强烈,应取得被预防儿童的合作。

猜你喜欢

  • 精选药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3)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养血祛风治斑秃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

  • 明医理 辨证准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1)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