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简单易学的降压保健操

简单易学的降压保健操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根据中医平肝熄风的理论,针对相关经络穴位,加以按摩,可以调整微血管缩舒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疏通气血,对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作用。

预备动作 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要自然端正,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于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按揉太阳穴 按揉太阳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2拍。此法可疏风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

按摩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用左或右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降血压、宁神清脑。

按揉风池穴 以双手拇指罗纹面按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2拍。

摩头清脑 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用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分别按摩,从前至后弧线行走一次为一拍,约做32拍。此法可舒筋通络、平肝熄风、降压、清脑。

擦颈 先用左手大鱼际擦抹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再换右手擦左颈,一次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解除胸锁乳突肌痉挛、降血压。

揉曲池穴 先用右手再换左手先后按揉肘关节处曲池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清热、降血压。

揉内关宽胸 先用右手大拇指按揉左手内关穴,然后用左手按揉右手内关穴,以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功效为舒心开胸。

引血下行 分别用左右手拇指按揉左右小腿足三里穴,旋一周为一拍,共32拍。此法功效为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扩胸调气 两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起,提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

降血压保健操做一遍大约需10分钟,简单易学,效果明显,按摩时穴位要准确,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第一、第二期高血压患者每天要坚持做2~3遍,可达到降压、清脑、镇痛、宽胸、安神等功效。(朱晓军)

猜你喜欢

  • 胃要怎么保养

    一、胃怕寒,胃是娇弱的器官,对寒凉的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胃部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二、胃怕撑,吃得太饱会使胃排空延迟,从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三、胃怕晚,很多人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不按时吃饭,饿了就忍着,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毛病。

  •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不懂的人不要乱喝

    黄芪泡水不是谁都能喝,我们都知道黄芪泡水好处多,对脾虚失眠都很有帮助,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对于感冒发热者,阴虚湿热者,或者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此时喝黄芪水可能使得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头晕,上火等不适情况,所以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喝。其次,黄

  • 晨起喝凉白开好吗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

  • 泡脚对失眠有效果吗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和痰热的区别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