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大连一项胃黏膜癌前病变研究结题———证明胃癌前病变经治疗可以逆转

大连一项胃黏膜癌前病变研究结题———证明胃癌前病变经治疗可以逆转

由大连医科大学李连宏教授主持的课题研究“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病理学系列研究”日前结题。本研究对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进行了从基础到临床的系列研究,其成果对正确认识和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以及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WHO(世界卫生组织)于1972年提出,胃癌前病变包括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等。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为重要的胃癌前病变之一,但人们对肠上皮化生作为癌前病变则争议较大。

李连宏等从实验和临床、形态与功能、病变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对胃癌前病变进行了目前国内外最系统的研究。

在基础研究中,他们首先选用符合国人致病因素的MNNG(化学致癌物质)、乙醇、去氧胆酸钠等,复合诱发了134只大鼠的胃癌和胃癌前病变,成功地建立了胃癌前病变实验模型,并且证明,胃癌前病变具有肿瘤异质性表现。在临床病理研究方面,他们较系统地研究了胆汁酸含量、胆汁返流、Hp(幽门螺)、免疫因素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发现胆汁酸含量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与胃癌前病变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病变程度,与胃胆汁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游离酸、胃蛋白酶含量呈负相关。他们通过对72例胃黏膜异型增生患者的胃镜特点进行研究,进一步证实胃黏膜异型增生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溃疡、息肉和囊状扩张。在对肿瘤基因p53和rasp21进行研究时他们发现,p53和rasp21是参与早期癌变的主要基因。通过对临床48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观察他们发现,患者经用该校研制的中药治疗后,其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均有逆转。据此他们认为,胃癌前病变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短期内化学致癌因素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胃癌前病变经有效治疗是可以逆转的。

本项研究的主要创新处为:首次建立了符合国人特点、实用性强的动物模型;首次提出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来源于胃型上皮,在演变中显示肠上皮化生特点,并表明这是胃癌异质性的表现;首次提出胃黏膜癌前病变发展的模式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异质性→肠型胃癌。

猜你喜欢

  • 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

  •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浅探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自拟方治血管性皮肤病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