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CT和MRI使胃癌疗前分期更精确

CT和MRI使胃癌疗前分期更精确

1.胃癌T分期

CT CT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可达89%,成为术前常规T分期的主要检查手段。其中多排螺旋CT(MDCT)可从更合适的平面、以更高的分辨率评价癌肿侵犯情况:矢状位显示胃上下壁,判断癌肿与胰腺和横结肠的关系;冠状位辅助显示胃角病变,判断肝胃韧带侵犯情况;三平面联合判断癌肿侵犯层次及浆膜面受累情况。

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可弥补断层成像评价T1期胃癌的不足,对黏膜病变的显示效果可与胃镜相媲美(图1),使T1期胃癌检出率提高10%~30%,一组研究报告中的检出率达到96%。尽管如此,受软组织分辨率低的限制,CT对于T1期癌的评价及对T2~3期癌与T3~4期癌的区分仍存在不足。

MRI MRI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成像的优势。MRI快速成像序列的出现和发展,基本解决了困扰胃癌成像的运动及磁敏感伪影问题。采用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和单次屏气梯度回波序列配合,可在消除伪影的同时,得到高于增强CT软组织分辨率的图像。结合多期增强(>5期)及多参数成像可使MRI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高于CT。

目前,MRI从形态到功能不断为胃癌影像诊断带来新的技术和内涵。体外高分辨成像技术可分辨胃壁的细微分层结构(图2),扩散加权成像(DWI)可提高胃癌的显示并得到功能参数(图3),动态透视成像可提供胃壁僵硬度信息,波谱成像可反映癌肿内部生化代谢产物的变化,水成像及仿真内镜可显示黏膜面立体形态,内镜线圈初步实现了在体胃癌的高分辨成像。以上技术展现出MRI在T分期中的巨大潜力和空间。

图1Ⅱb型(表浅平坦型)早期胃癌CTVE成像与普通CT和大体标本的比较

A、B:CT横轴、矢状位仅见胃角局部黏膜略不规整

C:CTVE成像显示胃角部表浅黏膜破坏、中断、消失,邻近黏膜可见纠集征象

D:术后大体标本见胃角部黏膜破坏区与CTVE显示一致

图2离体胃壁及胃癌标本MRI高分辨率成像(FSE-T2WI)示早期胃癌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侵犯情况

(sm黏膜下层,mp固有肌层,Ca癌肿)

图3贲门癌MRI DWI示癌肿区域呈明显高信号改变

2.胃癌N分期

受分辨率影响,CT和MRI均难以对直径5mm以下的小淋巴结进行客观评价,导致术前N分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CT对N分期的准确率仅为56%~64%,MRI也始终在60%左右。

近期有研究利用淋巴结特异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ferumoxtran-10)作为造影剂,使得MRI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4.8%。MRI DWI可突出显示转移性小淋巴结,但软硬件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研究发现,综合CT和MRI提供的癌肿位置、范围、深度、大体类型及淋巴结大小、数目、分站、形态、分布等影像学表现,建立淋巴结评价模型或可提高N分期水平。初步综合淋巴结大小及数目提出径线和的概念,发现其在不同N分期患者之间存在差异。

3.胃癌M分期

MRI技术的进步,已使得一次扫描实现全身成像成为可能,全身DWI(DWIBS)通过抑制正常组织信号而突出显示转移灶,可辅助胃癌M分期。

胃癌远处转移以肝脏最多见,MRI对肝转移的检出优于CT已得到公认。新开发的肝脏专用增强序列使成像速度、分辨率及扫描范围都得到大幅提升。DWI可辅助肝转移的检出,功能参数ADC值还可早期反映化疗疗效。近年开发的肝脏对比剂钆贝酸葡甲胺(Gd-BOPTA)等也显示出提高胃癌肝转移灶检出率的潜力。

猜你喜欢

  • 开路药 调胃肠——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5)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自拟方治热病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

  • 浅释大青龙汤相关条文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