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县市级中医院发展之我见

县市级中医院发展之我见

王传明 湖北省天门市中医院

随着《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新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医院的发展有了良好的机遇,但对于大多数县市级中医院来说,还有一段艰难的道路需要去跋涉。

各级政府要把扶持中医药事业落实到实处

县市级中医院作为基层的中医药服务机构,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大多数发展举步维艰,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尤其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一是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县市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每年国家可定向培养2~3名中医专业研究生到县市级中医院工作,保证其各项待遇的落实,帮助县市级中医院尽快完善服务功能。

二是要在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上予以倾斜,要鼓励县市级中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县市级中医院尽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中医院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简便验廉特点,进一步提高。

提高县市级中医院的急诊急救能力

县市级中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大多不及当地综合医院,这很大程度是因为自身综合实力不强,尤其是急诊救治能力不足,不少人认为中医院诊病,靠的是“三指号脉”,是“慢郎中”,解决不了急危重病。有数据表明,急诊病人收住率是普通门诊收住率的10倍,这样一个显著的对比数据是值得思考。忽略了这一点,不仅医院的发展上不去,大批卫生资源也无异拱手相让。

中医机构的发展和建设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和需求,注重提高综合医疗水平,尤其是要让中西医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发展创新,提高急诊救治能力。

县市级中医院要增加急诊急救用房、完善急诊急救相关配套设施,把急诊急救相关学科的协调建设,如颅脑外科、手足外科、妇产科、创伤、心脑血管内科及综合ICU等建设做好,建立一支专职的急救队伍,健全各种急诊急救相关制度和规范;提高在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急诊急救的综合处置能力,提高县市级中医院在社会上影响力,促进中医医院整体良性发展。

坚持走“小综合大专科”的发展道路

对县市级中医院来讲,以前一味强调保持中医药的纯洁性只能让医院放弃广阔的医疗大市场,逐步萎缩。综合实力是立院之本,专科建设是发展之路。

县市级中医院要从夹缝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大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要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医院要着力建立与健全院有重点专科、科有重点专病、人有重点专长、病有特色专药“四位一体”的中医专科专病体系,靠特色、靠优势、靠品牌,靠专科带动全院的协调发展,要从培育“金牌”项目的角度入手,提升医院品牌,为医院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要在全国中医药医疗机构建立类似“连锁店”性质的专病专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样既能达到弘扬中医,培养中医人才、服务患者的社会目的,又能帮助县市级中医院少走弯路、尽快形成特色专科的经济目的。各省市中医药管理部门也要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近几年内每个县市中医院办1~2个特色中医专科。

猜你喜欢

  • 小儿心力衰竭诊疗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明辨虚实治寒热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血府逐瘀汤治夜间烦热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

  • 瞑眩与自愈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

  • 疱疹性口炎中医诊疗技术

    疱疹性口炎是以口腔内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炎症。多见于1~3岁小儿,尤其在得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后易感染该病,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易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中医学称之为“口疮”。病损仅在口唇两侧者,称“燕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