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治疗颈椎病

中医治疗颈椎病

彭玉萍 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人民医院

颈椎病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纤维环破裂、萎缩和颈椎小关节紊乱等,造成对颈神经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等慢性症候群。此病常引起头痛、头昏、眩晕和颈、肩、臂、手的疼痛和麻木,甚至有的还出现高血压现象。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常因工作或劳动时长期处在一种固定的姿势,使颈椎软组织慢性劳损,久之促成局部骨质增生。此外,还有急性软组织损伤所致。其病理过程是:椎间盘本身无直接血液供应,靠软骨板从椎体吸取营养。若软骨板受到损伤,则椎间盘发生营养性障碍,进而软骨板、椎间盘产生退行性病变,使椎间隙变窄,韧带退行性病变、钙化,造成关节活动功能受到影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骨刺形成和向后隆起的纤维环、后纵韧带以及周围组织的变性、水肿等原因,使颈神经受到摩擦和压迫而出现症状。此外,椎动脉在上行中形成三个弯曲,在穿行第一、第二颈椎横突孔时形成了一个使椎动脉呈倒置椎体状的弯曲,可因环枢关节的活动,而加大环枢横突孔倒置椎体的底宽,使椎动脉受到压迫,而产生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现象。若向前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脊髓,或交感神经,即出现昏倒、呕吐、胸闷和血压异常等症状。

临床表现

1.中年以上病人主诉常有颈后、上背或肩部酸胀不适。有时颈项发僵、活动不灵。部分病人有颈部外伤史。

2.上肢一侧或两侧出现障碍方面症状,如无力、不能上举、外展困难、握力下降、严重持物不稳而下掉。

3.神经根受累,出现上肢放射痛,手指麻木发凉;有针刺样触电感或烧灼样疼痛;颈部过伸、过屈、旋转或咳嗽、打喷嚏时,痛疼加甚;压头时,可有放射痛。

4.有的患者有眩晕、一侧耳鸣和头昏等症状,眩晕常在颈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出现(因椎动脉受压)。严重时病人可出现肢瘫、截瘫等症状。

非药物疗法

颈椎牵引法

1.立位牵引:将牵引套(即枕颌布带,由双层白布制成)的两绳环分别挂在门框上的两组螺丝上。牵引者站立于门框下小板凳上,自行带好牵引套,双足逐渐离开小板凳,或双下肢屈曲,双足离开地面,人体全部吊起。此时颈部的牵引力为体重的93%,牵引时间为30秒至一分钟,有的可延至5分钟。

2.坐位牵引:在门框上,接上一个滑轮,将牵引绳一端与牵引套连接,另一端挂上所需要的重量(由数个一斤重的铁块或砂袋组成)。挂重量的一端距离地面约半米,患者坐在方凳上,吊好牵引套,在挂重量的一端逐渐加上铁块或砂袋,直到自己受得住为止(一般重量为5~8千克为宜),牵引时间为15~20分钟。

推拿疗法

1.舒筋通络。病人坐位,用轻柔的揉、按、拿、一指禅推等手法在颈椎两侧及肩部治疗。

2.拉宽椎间隙。医生用一手托住患者颈部,一手托住枕部,用力向上提,并适度向左右转旋。

3.理筋整复。病人前屈适当的角度,医者一手用拇指按住患椎棘突,一手用肘部托住病人颏部,在向上牵引的同时向患侧旋转头部。

4.活血化瘀。用轻柔的一指禅或按、揉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治疗。再用直擦法治疗颈椎两侧,以透热为度。

颈神经根封闭法

病人侧卧,头下垫平,使头颅部与脊柱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医者用右手拇指从上向下,沿胸锁乳突肌的起点或乳突向下垂直划一直线,沿此线找椎间孔压痛点。经常规消毒后,针尖垂直刺到椎间隙孔部,回抽无血,即将药物注入,如病人有麻胀感时效果更好。常用药物为1%普鲁卡因4毫克加强的松龙1毫克。

理疗

1.离子导入疗法。目前使用的有DZL一Ⅱ型电疗机,是应用直流电导入各种中西药物,如普鲁卡因、碘化钾、陈醋、威灵仙,效果较好。

2.高频电疗法。常用的有超短波、短波及微波等疗法。

3.石蜡疗法。利用加热后的石蜡敷贴于患处。

4.中药烫法。桃仁15克,红花15克,苏木20克,桂枝20克,艾叶6克,威灵仙20克,水煎后将毛巾浸于药液中,拧干后趁热敷于患处,同时用手掌拍打。

西药治疗

1.解热镇痛剂:布洛芬0.2克,每天3次;强筋松0.2克,每天3次;消炎痛0.25克,每天3次。

2.扩张血管药物:地巴唑、血管舒缓素等。

3.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药物: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中药治疗

1.痹证型:属风寒者,治以祛风散寒通络,方用桂枝附子汤加减;虚寒者,治以温阳益气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2.眩晕型:肝阳上亢者,治以平肝潜阳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气血亏虚者,治以益气养血通络,方用归脾汤加减;痰湿中阻者,治以化痰利湿通络,方用温胆汤加味。

3.痉证型:治以益气养血,舒筋通络,方用黄芪地龙汤。

猜你喜欢

  • 沙参麦冬饮治剥脱性皮炎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

  • 低血糖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

  • 从湿治过敏性鼻炎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

  • 眼部水肿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2)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谭某某,女,62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眼部水肿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肿,西医检查肝肾功能均为正常,眼睛经常流泪,夜间睡眠不实,梦多,白天嗜睡,睡醒则汗出,喜饮,素来脾气急躁。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胖大而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适宜技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