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引产

引产

【概述】

妊娠28周后,因母体或胎儿方面的原因,须用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而结束妊娠,称之为引产。

现代针灸引产,其主要穴位仍是古代医家所习用的合谷和三阴交。在六十年代,已有多篇报道 ,而自八十年代的大多数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此二穴确有引产作用,且对母亲及胎儿都无不良影响。有的单位曾对电针引产和催产素静脉滴注引产加以比较,结果二者成功率并无差异,因此认为针灸引产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1]。实验发现,针灸对孕早期和孕晚期孕妇影响明显,而对孕中期敏感性较差[2]。明显头盆不对称、产道阻塞以及胎盘功能严重减退者,则均不宜用针灸引产。

关于针灸引产的机理,尚不清楚。从已经观察到的一些临床现象推论,可能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双重参与调节下发挥它的功能的。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合谷、三阴交。

配穴:次髎、足三里、至阴、血海、秩边。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次髎配合电针,血海可止引产后腹痛,余穴加强效果。体针操作:合谷、足三里,用补法,施中强刺激;三阴交用泻法,强刺激,均宜激发针感朝腹部方向传导;秩边深刺,使针感向前传至小腹。持续捻转结合提插2~5分钟,留针20~30分钟,并行间断刺激。至阴用艾卷温灸,热力以不产生灼痛为度,灸15分钟。每日二次,连续3天为一疗程。电针操作:已破膜者,用主穴(均一侧);未破膜者加双侧次髎。进针得气后,即接通电针仪,用连续可调波,中强刺激。通电时间15~30分钟。每日1~2次。引产后腹痛,取三阴交和血海,慢进快出,以中等强度捻转提插1~2分钟后出针。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1、优级:针刺后引发正规宫缩,在一疗程内分娩,或末次针灸后24小时内结束分娩;2、良级:针刺能够引发宫缩,包括正规或不正规宫缩,同时配合其他措施或药物而分娩者;3、无效:针刺不能引起明显宫缩,一疗程后仍采用其他措施分娩者。

以体针为主引产共85例,按上述标准评定,优级30例(35.3%),良级26例(30.5%),总有效率为65.8%[4]。

电针引产911例,其中孕期在37~44周823例,总的成功率为72.1~92.3%[2,5,7]。

针刺止引产腹痛效果:92例中,单纯药物平均治疗3天,单纯针刺平均1.9天,药物加针刺平均1.7天[6]。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至阴。

(二)治法

产妇取仰卧位。合谷直刺,深1寸,施捻转补法;三阴交直刺,深1.5寸,施提插泻法,以穴位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为佳;足三里直刺,深约2寸,施捻转补法;至阴穴直刺或针尖稍向足心偏斜,进针深约3分。足三里及至阴穴针柄上各接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300~600次/分,电流强度以产好适宜为度,均留针30分钟。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7例,经1~2次治疗后均顺利分娩[8]。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建章。针灸引产15例的经验介绍。福建中医药 1965;[1]:289。

[2]朱人烈。771例电针引产分析。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70,北京

[3]李惠芳。针刺合谷、三阴交对妊娠之影响——附254例临床初步分析。云南中医杂志 1981;(6):33。

[4]虞孝贞。针灸对219例催产、引产临床疗效分析。中国针灸 1981;1(1):12。

[5]刘清芳。电针引产63例小结。云南中医杂志 1984;5(6):26。

[6]余重九。针刺引产后腹痛92例临床观察。江西中医药 1982;(3):48。

[7]施增英,等。77例41周以上孕妇电针引产的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 1989;20(1):23.

[8]陈祖英,等。针刺引产17例观察。中国针灸

1996;16(2):18

猜你喜欢

  • 精工艺 细制作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4)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

  • 急性肾衰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精选药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3)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