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走出高血压病用药误区

走出高血压病用药误区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需要规范治疗,但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用药时却采用一些错误的方法,那样将会导致严重后果。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高血压病治疗的误区:

凭自我感觉服药

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或不服,一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加大药量。实际上血压不稳时,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另外还有些患者血压虽然很高,平时却无自觉症状,因此很少服药或不服药。这种不测血压地盲目服药,不仅不能稳定控制血压,还可使病情恶化,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不坚持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经药物治疗一段时间,症状好转,血压降至正常后,便认为高血压已经“治愈”而自行停药,结果时间不长血压又升高了,于是不得不再用药降压。这种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反复过程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不仅能促使病情恶化,而且还会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进一步治疗。

降压过快

有的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常常擅自增加服药剂量或使用作用较强的降压药,以使血压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但如果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并会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睡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在睡眠后,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正是药物的高效期,这样就会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不按医嘱服药

高血压按其病情及其它器官的损害情况可分为三期,各期高血压的治疗用药都有所不同。有些人患高血压病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照别的治疗高血压的处方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一些药物。这样,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而延误疾病的治疗。

所以,为了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必须严格遵照医嘱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猜你喜欢

  •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