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发——三千烦恼丝

发——三千烦恼丝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发,甲骨文写作fà,金文写作fà,小篆写作发,繁体写作“fà”,《说文》:“发,根也,从髟,发声”。段玉裁注“发,头上毛也”,“髟”,是长毛,发是声符,合而为“髮”。

古人对头发非常爱护,《孝经》里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描述。割去别人的头发就是一种刑罚,称为“髡”,东汉时髡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罪。相传南北朝时有一位帝王犯了错,很自责,就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意即受了重刑,算是对自己的处罚。

古人从孩童开始,就要留发:儿童叫总角,是把头发束成两结,形状像角,《诗经·齐风·蒲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意思是儿童还没有成年,很可爱的样子。等到男子长到二十岁就要行冠礼,是成年的标志,所以古代也用“弱冠”代指青年男子。女子长到十五岁就要把头发盘起来行“笄礼”,意思是到了婚配的年龄,因此后来也把十五岁的女孩称为“及笄”。儒家对头发是非常重视的,孔子认为披头散发,衣襟向左,就沦为夷狄,就是野蛮人了。

因为头发的数量很多,好像数也数不完,所以佛家称为“烦恼丝”,李白有诗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因此,古人又认为,剪去头发,可以消除烦恼。佛家有“剃度”的规定,剃去须发,六根清净,才能安心修行。不同的朝代,对于男女头发的样式,也有不同的规定,特别是清代满族入关后,因为满族实行“辫发”,在当时的高压政策下,统治者甚至发出“留须不留发,留发不留须”的命令。

但是,总的说来,千百年来人们还是非常爱护自己的头发。这方面有文化的动因,也有爱美的需要。人们认为乌黑发亮的头发是最美的,《内经》有“肾主骨,其华在发”的说法,发质好被认为是肾气充沛的表现,相反如果“须发早白”则认为是过度操劳,早衰,需要吃药治疗。人们为了保护头发,发明了许多方法。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贵族就有用“淅米泔汁”洗发的习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核桃等物,被宫女用来护发。据说唐代女皇武则天用少女唾液润发,至暮年头发仍黑如墨漆。清代宫廷用玫瑰花、麝香、苏合香油等熬制成香油护发,慈禧太后用后年逾古稀而青丝不落。《名医类案》也记载:有位姓姚的学正,八十多岁,头发乌黑,身体非常健康,精神也很好,自己说是因为从三十岁后,每天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加生脉散,五十多年没有间断过。这个医案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确实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许多医家都有论述,现在中医临床还在广泛使用。比起前面的方法,这两味药相对普通,是平常百姓人家可以负担的,坚持服用,如果确实能“乌发悦色人不老”,大家何妨一试。

猜你喜欢

  •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疗法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钱先生,30岁,年龄不大,但就觉得自己得心脏病了,像我刚才讲的问题,心脏病所有的表现都有,哎,胸闷,胸疼,疼的不得了,觉得是心梗,然后心慌,心悸,心跳非常快,然后有濒死感,有一天晚上就觉得,哎,我就疼的不行了,心跳也快,我

  • 黄褐斑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这个病案,是一位周女士40岁年龄,但是在办公室工作,其实也是日晒不着,雨淋不着,本身皮肤保养挺好的,人气质啊,面貌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忽然这几年就脸上开始长这黄褐斑了,大片大片的这种斑,就非常苦恼,这个斑怎么来的,本来挺漂亮一个女士,就一下检

  • 湿疹总是反复发作怎么办

    湿疹呢,比较痛苦,出水啊,又痒啊,大面积长了之后,整个脸上头上都是,看起来也不好看,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反复发作,尤其是在夏天啊,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湿重,什么叫湿疹?湿邪浸淫皮肤,今天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湿疹方面的病例。这个患者呢,杨先生

  • 经络不通会出现什么症状

    经络中医来讲是整个身体气运行的一个通道,而且它对人体作用的确非常大,因为我们中医讲说人这个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比如说肺和大肠相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脾与胃为表里,这表里怎么实现呢?它怎么连接的?实际上就是通过经络进行连接,就研究咱们这个中医

  •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虐。采收加工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材性状:跟较细,圆锥形,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跟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裂平坦,不显纤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