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合理用药与不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与不合理用药

什么是合理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在内罗毕召开的合理用药专家会议上,把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WHO1987年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

(1)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药物。

(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

(3)正确地调剂处方。

(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疗程服用药物。

(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目前尚无一个公认明确的合理用药定义。绝对合理的用药也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只是相对的,当今比较公认的合理用药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

合理用药要求的合理处方必须符合什么标准?

合理用药的定义要求合理处方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1)适当的适应症:处方药物的决定完全符合医学原理,并且该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2)适当的药物:药物的选择是基于疗效、安全、适宜性和价格的考虑。

(3)适当的患者:患者无用药禁忌症、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小、患者能接受该药。

(4)适当的信息:给患者提供与其疾病和其处方的药物相关的、准确的、重要和清楚的信息。

(5)适当的观察:应该恰当地观察可预期的和不可预期的药物作用。

不合理用药会造成什么影响?

不合理用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药物治疗的质量下降,可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2)医疗资源的浪费,可导致其他重要药物短缺并增加费用。

(3)非预期用药风险的增加,如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的增加。

(4)助长患者认为有“万灵药”等不良心理影响,这将导致对药物需求的显著增长。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很多原因可以导致不合理用药。另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不同方法看待药物,也可以影响药物的使用。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动因可分为:来自患者的、来自处方医生的、来自工作地点的、来自包括生产厂家影响在内的药品供应系统的因素、来自法规的因素、来自药物的正确的、错误的信息因素,以及以上几种因素之和。

(1)患者方面:错误的药物信息、信任被误导、不恰当要求。

(2)医生方面:缺少教育和培训、角色不适当、缺少客观的药物信息、经验缺乏、药物疗效的认识被错误引导。

(3)医疗机构方面:患者太多、开处方的压力、化验室能力不足、人手不足。

(4)药物供应系统方面:不可靠的供应商、药品短缺、供应过期药物。

(5)药品法规方面:处方药未正式注册、法规执行不力。

(6)企业方面:推销活动、误导消费者。

所有这些因素均受全球和所在国改革的影响。例如:原先在非洲国家频繁使用的注射给药方法,因害怕艾滋病而减少了使用。但有些国家,注射的使用率依然很高,原因在于医生想当然地认为注射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患者也总是希望尽可能地采用注射。

常见的不合理处方主要有哪些形式?

常见的不合理处方主要有下列表现形式:

(1)使用药物而没有适应症。如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

(2)在需要药物治疗时使用错误的药物。如对需要使用口服补盐液的儿童秋季腹泻使用四环素。

(3)使用疗效可疑或未证实疗效的药物。如对急性腹泻使用肠蠕动抑制药物。

(4)使用安全性不肯定的药物。如使用安乃近。

(5)未能给予可供应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如未能对麻疹和破伤风使用疫苗,未能对急性腹泻使用口服补盐液。

(6)正确选择了药物,但给药方式、剂量及疗程不正确。如在可以使用口服制剂时却使用了注射或静脉滴注。

(7)使用不必要的昂贵药物。如应使用一线、窄谱的抗生素时使用了三代或广谱抗生素。

猜你喜欢

  •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活血化瘀治泄泻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