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冬要“藏”好

冬要“藏”好

中医认为,冬天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二气闭藏,故谓之“冬藏”。现代医学认为,“冬藏”是人体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的刺所做出的反应,并且冬要“藏”好,贵在抓“早”:

纤维蛋白原升高,防治要早。

冬季,血液内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上升,对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及心脏病人,特别在血流最缓慢的凌晨4~6时,很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栓塞,因此采取措施要早。其对策是:

1.在清晨起床前喝300毫升温开水使血液得以稀释。种保健方法被称之谓“内稀释”。

2.早餐后服一次抗凝血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减少血液的凝固性。

3.多吃有抗凝作用的洋葱、大蒜、生姜等蔬菜。

血压升高易诱发心脑疾病,服降压药要早。

寒冷的刺激,使外周小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大,血液涌向大血管。血液的“内藏”会促使血压升高,高血压者将不胜负荷,容易猝发心脏病和脑溢血。预防对策是:及时调整用药时间。根据生物钟用药学的研究,药效持续4~6小时的短效降压药在睡醒时服一次,下午2时后再服一次。药效持续12小时以上的缓释降压药,可在睡前和起床后各服一次,以便在血压上升前使降压药达到有效浓度。另外,早上起床血压可上升20%,为防不测,晨练宜缓。

心肌缺血,心脏病发病率高,用救心药宜早。

血压升高和高凝血因素会促使心肌缺血,而缺血的心肌在疲于奔命时容易猝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据统计,一年中1/3~1/2的心脏病是在冬季发作的。其对策是:1.适时增加心脏病用药。2.注意在清晨睡醒时及早服用一次复方丹参滴丸之类的冠心病用药,3~4小时后再服一次,增加上午的用药剂量和次数,因为上午猝发心脏病的危险,是24小时中其他时间的2~3倍。

感冒是百病之源,冬季防寒宜早。

气温骤降,冬季的感冒、气管炎比其他季节多,而这些看来是不起眼的小病又常是诱发许多疾病,特别是引发心脏病的重要诱因。其对策是:常用冷水洗脸,增强血管对寒冷的应变能力,并在听到大风降温预报时就开始防寒。

猜你喜欢

  • 女性做艾灸的好处

    很多人怕冷,手脚冰凉,在中医体质学说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这种体质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更多一些。艾灸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

  • 清淡饮食指什么

    例如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极端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扰。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尽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饪。

  • 健脾又祛湿,这样才事半功倍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根据体质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