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人工栽培黄芪的关键技术

人工栽培黄芪的关键技术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人工栽培黄芪是丘陵山区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好项目。其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一、深耕细耙,增施有机肥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砂质壤,冬前深翻50cm以上,以打破原来的土壤层次,加深活土层,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创造有利于根部伸展的土壤基础。地翻好后,耙成公路形,地周围挖好排水沟,以防存水烂根。注意前茬以地瓜、萝卜、玉米为好,不选豆茬地、花生地。亩施优质圈肥10000公斤、复合肥100公斤,结合深翻,施入底层。

二、选用优良品种,进行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高产多倍体新品系—文黄11,该品种地上分枝少,地下根条肥大,条直,侧根少,须毛少,产量高,干品亩产664公斤。黄芪种子外被有果胶质角质层,吸水力差,5小时吸水膨胀仅达10%左右,发芽率低且不整齐,故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方法是:将干种子对上种子量2/3的干细砂(砂粒小于种子),在石碾上碾60-70圈,边碾边翻动,使其碾压均匀,碾至种皮由棕黑色变暗。经此处理后,再浸种5小时,其吸水膨胀率达90%以上。用水淘出已吸水膨胀的种子,直接播种。

三、浅播覆土,顺垄推压

黄芪春播、冬播均可,以3月底至4月初为宜。在整好的地里,按行距33cm的距离,开2cm深的浅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干沟内,覆土2cm,然后顺播种垄用锄推压一遍。每亩用种不超过1kg,吸水膨胀种子不超过2公斤。

四、适时间定苗,适当浇水,及早摘蕾打心

当黄芪幼苗高7cm左右,复叶3-4片时,进行间苗;苗高10cm左右时定苗,株距10-13cm。黄芪耐干旱,一般不需浇水,若遇特殊干旱,可适当浇水。雨季湿度大时,根向下生长缓慢,易烂根,应及时排水。开花结实会消耗养分,影响根的质量,故商品田应及时摘除花蕾,并打去即将成为花序的顶心,促使养分向根部供应转移。

五、适时采收

黄芪播种后3-4年即可采收,但质量不及5-6年生的好。一般于立冬期间采收,收时将地上部割掉,在畦的一边开沟,将根刨出,晒干备用,注意不要将根折断。文章来源:农博网 日期:2006-06-12

猜你喜欢

  • 夏天防风湿,生活小细节

    脾胃护理。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主要运输水液。水分的产生不仅与脾胃密切相关,而且最容易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因此,风湿病患者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脾胃,平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嗜酒、吃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尤其是贪凉喜冷。

  • 立夏养心,观花饮茶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把脉最佳时间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自汗、盗汗,调理汗证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

  • 夜尿多,真的是肾不行了吗?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