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

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

冬虫夏草是我国的一类珍贵药材,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我国中药中的瑰宝,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补品,药用价值相当高。

冬虫夏草在中医学上,以干燥的子实体及虫体一起人药,主要功能是补虚益精气、止咳化痰。主治虚劳、咳嗽痰血、腰痛、遗精等症,也具有明显的滋补作用;传说中还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冬虫夏草人药文献始可见于公元1694年,汪昂所著的《补图本草备要》,他认为:冬虫夏草味甘性温,具有补虚损、强精气、益肾保肺、止咳化痰等功效,适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虚喘、盗汗等病人。

《中药大辞典》记载道:“我国正式将冬虫夏草作为药材应用在清雍正或清乾隆年问。冬虫夏草与人参、鹿茸同被誉为中国三大名贵滋补中药,有‘百药之王’的美称,被历代医家称为‘治诸虚百损至为上品”’。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冬虫夏草性温暖,补精益髓,此物保肺气。以酒浸数枚饮之,治腰膝问痛楚,有益肾之功;与雄鸭同煮食,宜老人……能治百虚百损。

《本草从新》指出,冬虫夏草具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的药用功效。

《柳崖外编》记载:冬虫夏草和鸭肉炖食之,大补。

《柑园小识》记载:冬虫夏草对于那些“凡病后调养及虚损之人,每服一鸭(鸭内的虫草),可抵人参一两。”

《本草正义》记载:此物补肾,乃兴阳之作用,宜于真寒,而不宜于虚热,能治脾肾之虚寒。

古代有70多部中药文献将冬虫夏草的功效归纳为:能滋阴也能补阳、治劳嗽、诸虚百损;功与人参、鹿茸相同,但药性温和,老少病弱者皆宜食用。

又称夏草冬虫、虫草。真菌门,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科。寄生在鳞翅目幼虫体上。子座单个地从寄主前端发出,基部向上渐狭细,头部近圆柱状、褐色。子座顶端膨大,在表层下有许多子囊壳,子囊多数产在子囊壳内,每个子囊内含两个子囊孢子。夏秋季节,子囊孢子从子囊内放射出来,后断裂成许多节段,然后产生芽管,侵入幼虫体内。染病幼虫钻入土中,死亡后出现菌丝体,并在冬季形成菌核。翌年夏季,从菌核上生出有柄的子座露于土外,故有冬虫夏草之称。此菌多长于高山草地上,产于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地。采集冬虫夏草一般在夏季6~7月或秋季,采得后去掉泥土,晒干即成中药材。冬虫夏草是有价值的中药,以干燥的子座虫体入药,性温、味甘,功能有补肺益肾,可主治虚劳、咳嗽、痰血、气喘、腰酸以及遗精等症。

服冬虫夏草因病而异

冬令季节,不少人喜欢选用冬虫夏草进补,这里谈谈冬虫夏草的功效和选用方法。

十大功效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膳滋补品,它性平味甘,具有补肺肾、止咳嗽、益虚损、养精气之功能。

据临床研究报道,冬虫夏草具有十大功能:①抗菌,②免疫调节,③抗癌,④抗炎,⑤滋肾,⑥提高肾上腺皮质醇含量,⑦抗心律失常,⑧抗疲劳,⑨祛痰平喘,⑩镇静催眠。

适应人群

适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咳嗽气短、自汗盗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劳嗽痰血等病症。由于它性平力缓,能平补阴阳,所以也是年老体弱、病后体衰、产后体虚者的调补药食佳品。

怎样挑选

购买时首先要注意外观色泽。冬虫夏草虫体似蚕,长约3~5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足8对(中部4对比较明显)。子座细长圆柱形,长约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红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断面为白色,气微腥,味微苦。选择时以虫体完整、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者为佳。要注意有些空壳冬虫夏草,是在提取有效成分后再出售,这种虫草内容物少,外观不饱满。也可以掰开细看,若有在虫草中插入铁丝等异物的即是伪劣商品。建议购买正规商店或有信誉厂商的产品。

食用方法

服用冬虫夏草补虚,要因人因病而异,或单药服用,或配合他药同用。可以煎水、炖汤、做成药膳服食,也可泡酒、泡茶等。例如有腰痛虚弱、梦遗滑精、阳痿早泄、耳鸣健忘及神思恍惚诸症,可单用冬虫夏草每次2克,研末,空腹送服,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用冬虫夏草5克,配杜仲、川断等,煎汤饮服。属病后体虚,或平素体虚容易感冒、畏寒自汗者,可常用虫草与鸡、鸭、牛、猪、羊肉等炖服。如用冬虫夏草5~10枚,老公鸭一只,去除肚杂,加少许黄酒,煮烂食用,可增强体质。或每天用虫草4枚,煎汤后空腹服用。

猜你喜欢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乌梅丸治久痢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