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陈言对儿科学的贡献

陈言对儿科学的贡献

关键词: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儿科学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南宋绍兴、淳熙间(1131~1189年)人;[1]也有认为约出生在北宋宣和初年,卒于南宋绍熙初年。[2]陈氏长于对中医学术进行理论归纳,执简驭繁,淳熙甲午1174年,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将病因分作外因六淫,内因七情及不内外因三类。宋史十八卷载陈言三因病源方六卷。[3]陈言三因学说源于《金匮要略》,但多有发挥。[4]有关史书记载:“陈言,敏悟绝人,长于方脉,治病立效,有不可救者,则预告以期。”[5]陈氏云:“国家以文武医入官,盖为养民设,未有不自学古而得之者。学古之道,虽别而同。为儒必读五经三史,诸子百家,方称学者。医者之经,《素问》、《灵枢》是也。史书,即诸家本草是也。诸子,《难经》、《甲乙》、《太素》、《中藏》是也。百家,《鬼遗》、《龙树》、《金镞刺要》、《铜人明堂》、《幼幼新书》、《产科保庆》等是也。儒者不读五经,何以明道德性命,仁义礼乐?医不读《灵》、《素》,何以知阴阳运变,德化政令?儒不读诸史,何以知人材贤否,得失兴亡?医不读本草,何以知名德性味,养生延年。儒不读诸子,何以知崇正卫教,学识醇疵?医不读《难》、《素》,何以知神圣工巧,妙理奥义?儒不读百家,何以知律历制度,休咎吉凶?医不读杂科,何以知脉穴骨空,奇病异证?然虽如是,犹未为博,况经史之外,又有文海类集,如汉之班马,唐之韩柳,及我大宋,文物最盛,难以概举。医文汉亦有张仲景、华佗;唐则孙思邈、王冰等,动辄千百卷,其如本朝《太平圣惠》,乘闲集效,神功万全,备见崇文。”[6]其间对偶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难怪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词典雅,而理致简该,非他家俚鄙冗杂之比”。[4]

陈氏除了在病因病机学的贡献外,[7]对内、外、五官、妇、儿各科在当时均有影响。在儿科方面,讲到:“小儿初生,急以绵裹指,拭尽口中恶血,若不急拭,啼声一出,即入腹成百病矣。”此已认识到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危害。在论述“夜啼”中讲到:“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证也;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啼时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证也。若重舌口疮,则要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有微热,急取灯照口,若无疮,舌必肿也;客忤者,见生人气忤而啼也。”陈氏的论述比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夜啼分类要细,钱氏论述夜啼:“脾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药,及以法禳之,花火膏主之。”[8]而陈氏的分类与现代汪受传《中医儿科学》关于夜啼的分类比较接近。[9]陈氏在论述“积热证治”中介绍的六神散(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扁豆、炙甘草各等分)及银白散(干山药、白术、白茯苓、人参、白扁豆、知母、炙甘草、升麻各等分)组方合理,立方平稳,其基本方在儿科临床中应用较广。其在“急慢惊风证治”中,云:“小儿发痫,俗云惊风,有阴阳二证,身热,面赤,而发搐搦,上视,牙关紧硬者,阳证也;因吐泻,或只吐不泻,日渐困,面色白,脾虚,或冷而发惊,不甚搐搦,微微目上视,手足微动者,阴证也。阳证用凉药,阴证用温药,不可一概作惊风治也。又有一证,欲发疮疹,先身热惊跳,或发搐搦,此非惊风,当服发散药。”在疳病方面,陈氏认为与缺乳,或饮食失调,或脾胃虚弱、虫证等有关,并指出了主症是:日渐蠃瘦,腹大不能行,发热,无精神。用黄连、神曲、麦芽、木香、槟榔、使君子肉、肉豆蔻组成的肥儿丸主之。这些都是经验之谈,足见陈氏临证经验之丰富。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179.

[2]孙贯江.富春居漫录[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385.

[3]元·脱脱等.宋史·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5316.

[4]李经纬,程之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9,186.

[5]清·光绪元年.青田县志·卷十·方技[M].32.

[6]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4.

[7]甄志亚,傅维康.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4.

[8]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6.

[9]汪受传,俞景茂,苏树蓉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49~752.

青田县人民医院(浙江,323900)毛伟松

猜你喜欢

  • 乌鸡白凤丸和人参养荣丸区别

    乌鸡白凤丸和人参养荣丸都用于治疗月经量少的问题,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乌鸡白凤丸由乌鸡、鹿角胶、鳖甲、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由气血两亏导致的月经量过少、带下量多、腰膝酸软等症状,能够补气养血,调经止带。而人参养荣丸是有炙甘

  • 中药是空腹喝还是饭后喝比较好

    首先对于补益类中药,最好是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通肠润便的药可以空腹服用,有利于清除肠胃的积滞。而对于消化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最好是饭后服用,因为这个时候胃中存在较多的食物,药物和食物混合可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其实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

  • 脱发是病吗?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

  • 打呼噜是病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可以加糖吗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