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小儿腹泻简易方

小儿腹泻简易方

1.简易方

(1)山楂炭10g,炙鸡内金4g,砂仁1g,共研细末,每次服1g,每日3次。用于伤食泻。

(2)焦山楂、鸡内金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次1~2g,每日2~3次。用于伤食泻。

(3)苍术炭、山楂炭各等分,研末,每次1~2g,每日2~3次。用于风寒表证不着、腹泻次数不多之偏湿泻。

(4)苍术炭、炮姜炭、山楂炭各等分,研末,每次1~2g,每日2~3次。用于脾阳虚泻之轻症。

(5)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每味用15~30g,取1~3味,为煎剂或制成合剂,每日分服。用于湿热泻。

(6)地锦草、辣寥草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湿热泻。

(7)苍耳草根、凤尾草各30g,水煎服。用于湿热泻。

(8)石榴皮10g,水煎加红糖,每日1剂。用于久泻无积滞者。

(9)山药或芋头晒干,研成细粉,每次3~6g,开水调成奶糕状,每日3~4次。用于脾虚泄泻。

(10)薯蓣散:焙黄怀山药100g,砂仁5g,共研细末,每次服10g,加少量开水或葡萄糖水调成糊状喂服,每日2~3次,平日常服。用于脾虚久泻。

(11)生葛根30g,绿茶2g,白糖20g,食盐0.5~1g(呕吐加生姜1~2片),煎水成300ml,代茶饮。用于久泻伤阴者的辅助治疗。

2.中成药

(1)保和丸:每次3g,每日2次。用于伤食泻。

(2)纯阳正气丸:每次1.5~3g,每日1~2次。用于夏季中寒泄泻,腹痛呕吐肢冷者。

(3)藿香正气软胶囊:每次1~2粒,每日2~3次。用于风寒泄泻。

(4)葛根芩连微丸:每次1~3g,每日3次。用于湿热泻。

(5)理中丸:每次3~5g,每日2~3次。用于脾阳虚泻。

(6)附子理中丸:每次3~5g,每日2~3次。用于脾肾阳虚泻。

猜你喜欢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痛经药膳方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肝胆同治,重点是疏肝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