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生姜的药用

生姜的药用

生姜的药用

1药用功效

姜是中药材之一,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散寒止咳的功效。多用于感冒风寒、呕吐、咳嗽、胀满食滞、腹泻、解毒等症。

《别录》载:“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

《本草纲目》载: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

《随息居饮食谱》载:“姜辛热、散风寒、温中、去痰湿、止呕、定痛、消胀杀虫”。

《本草从心》载:“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擦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中药大词典》载:“能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哮咳、胀满、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民间谚语称“冬吃生姜,不怕风霜。”“晚吃萝卜早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可见姜的功用早已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姜作为随葬物。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很多方剂使用生姜。姜的应用源远流长。

生姜中的姜辣素具有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蠕动的作用,因而能有效地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兴奋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升高血压,发汗止痛。并有报道姜能在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抗衰老物质过氧化物质歧化酶,抑制体内脂褐质色素的产生,防止氧自由基对机体的侵害,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北宋诗人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杭州钱塘净慈寺一位和尚,已经80多岁仍鹤发童颜,自谓服生姜40年。可见生姜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生姜内所含的姜辣素能迅速激发细胞膜扰动,使细胞间水分蒸发,起到发汗解毒退热的效果;姜辣素能刺激血管扩张和中枢神经兴奋,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有温热感觉,起到驱风解寒的效果;姜辣素还能刺激唾液、胃液和肠消化液分泌,并增加胃肠蠕动,故常吃姜制品能增进食欲,醒脾胃;姜辣素可以温肺暖胃,对老人的慢性支气管炎、肺虚咳嗽、头痛鼻塞、腹痛泄泻等甚为适用,故老年人宜多吃姜制品及加姜的菜肴,对健身祛病有好处。

姜的温经散寒、破血逐淤的作用甚为显著。妇女产后气血虚亏、经冷淤血,民间常以生姜红糖汤内服,姜还可以作为艾灸疗法的药物,称隔姜灸,方法是取厚1cm左右姜片一块,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柱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能有效地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并治寒性痈疽。姜还可以捣烂外敷,行气活血,驱淤散毒。

姜的药用分为生姜和干姜两种。干姜即将鲜姜晒干或用微火烘干的姜,炮焦者称为炮姜,又名黑姜。姜生用辛温,干用则性味大辛大热,入脾、胃、肾、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适用于心腹冷痛,感寒腹痛,寒饮咳喘,风寒湿痹,霍乱冷痢,虚寒便血,虚寒闭经,精冷不育,虚阳外越等病症。

此外姜皮味辛性凉,入脾、肺经,有行水消肿之功,临床多用于水肿、膨胀、癃闭等病症;生姜汁味辛辣性温,入肝、脾、肺经,有散寒温经,开痰下气之功效,临床多用于一些急性病证。

姜常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以增强药效,如生姜加半夏更能有效地治疗呕吐和肠胃不和;加竹沥更能加强清热、祛痰;加竹茹更能益胃清热、降逆止呕。姜皮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等组成五皮饮,适用于通身水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症。

2食疗作用

姜与各种食物配伍有良好的食疗作用。如姜加柿蒂、刀豆、红糖制成生姜刀豆饮,能温中下气、止呃逆、利肠胃,适用于胃寒呃逆、呕吐等症;姜加紫苏、红糖制成姜苏红糖饮,对风寒感冒、恶心呕吐、胃痛、腹胀患者都报有效,还适用于孕妇感冒。干姜加绿茶沸水冲泡制成姜茶饮,可治腹痛、吐泻、急性肠胃炎;姜加饴糖制成生姜饴糖饮,可治脾胃虚弱及因寒邪引起的呕吐、胃痛患者;姜汁加蔗汁制成甘蔗姜汁饮,能利胃、止呕,适于胃虚呕吐的妊娠病人;姜和韭菜取汁加在牛奶中煮沸,制成姜韭牛奶羹,能温胃、健胃,适用于胃寒型胃溃疡、慢性胃炎、胃脘疼痛、呕吐等;姜切开挖孔嵌入红枣煨焦,制成生姜煨红枣,取枣细嚼,可补脾、和胃、止呕,适用于虚寒性呕吐、胃痛病人。

由汉代张仲景创立的生姜加羊肉、当归组合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是我国有史载最早的一道药膳。至今还广泛应用,它的补虚温中、调和气血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生姜能配制很多药膳。姜加大枣、糯米制成生姜粥,能暖脾胃、散风寒,适于脾胃虚寒,反胃呕吐清水、感冒风寒、头痛鼻塞、慢性气管炎的老年人。姜加糯米和葱、醋等制成的神仙粥,有发表散寒、温胃止呕、消痰止咳的作用,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气管炎、伤风感冒患者甚为相宜。姜加粳米、砂仁制成姜汁砂仁粥,能醒脾通滞、散寒温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患者。

姜汁加牛肉、油、盐等煮汤浇在米饭上再蒸,制成姜汁牛肉饭,可补中益气、强筋健骨,适用于脾胃虚弱、大便溏泻,久泻脱肛,体虚的浮肿患者。姜汁加黄鳝、油、盐、葱等烧羹浇在米饭上,制成姜汁黄鳝饭,能补血健胃,适用于产后虚损、贫血消瘦等症。姜汁加黄豆、糯米、桔皮等炒熟研粉制成营养暖胃粉,吃时加红糖水煮服,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宽中下气、开胃行滞作用,适用于胃虚寒患者,常服可加强胃的功能。

3禁忌

姜对人体有许多益处,也不宜多食。特别是肺热咳嗽和胃热呕吐者忌用。因姜辣素能刺激肾脏,过多食用会引起口干、便秘,诸般热症都不宜用。《本草纲目》载:“食姜久,积热患目。病痔人多食(姜)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食疗本草》载:“姜去痰下气。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

生姜素成分可以刺激膀胱等泌尿系统粘膜,多食加重泌尿系统感染的炎症反应;因姜性质辛而疏散走表,故功能性的子宫出血者,痔疮等皮肤病和高血压患者忌多食姜。

猜你喜欢

  • 银耳的医用价值有什么

    银耳在很多消费者的眼中觉得是一种食材而已,但其实银耳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银耳的医用价值有什么?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

  • 艾灸治疗膝关节疼痛有哪些效果

    艾条是我们中医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中药材,这种药材在具体的使用过程当中,以熏艾和艾灸两种方式为主。艾条的作用主要是温筋通络,对于一些风湿关节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艾条的功效根据其质量会有所差异,越是放置时间长的艾条渗透能力越强,其治病效果

  •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肉桂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十分常见的一种植物的干燥之后的树皮,它的气味是浓烈的香气,所以它可以作为调料出现在食物当中,除此之外,它还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药材,中医上面说,肉桂可以补温肾阳,还可以填精补血,同时对于一些人体内因为阴盛阳

  • 艾灸烫伤起泡怎么处理?

    很多人对你艾灸的具体功效已经非常的熟悉,甚至以为艾灸不会导致任何副作用。这种想法不正确,艾灸也是有副作用的,比如说可导致皮肤起泡,甚至导致皮肤化脓。如果是起的小泡泡,大多数人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起泡非常的普遍,非常的严重,则需要重视起来了。

  • 韩信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韩信草,是一种非常好的植物,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药材。韩信草的模样也是极好的,不是像其他的中药材那样模样一般,很难辨别出来。很多的中医都非常喜欢用韩信草来调配一些药物,让人们的身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说了这么多,大家有的还不知道韩信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