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胁下疼兼胃口疼

胁下疼兼胃口疼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齐××,年五旬,得胁下作疼,兼胃口疼病。

【病因】

素有肝气不顺病,继因设买卖赔累,激动肝气,遂致胁下作疼,久之胃口亦疼。

【证候】

其初次觉疼恒在申酉时,且不至每日疼,后浸至每日觉疼,又浸至无时不疼。屡次延医服药,过用开破之品伤及脾胃,饮食不能消化,至疼剧时恒连胃中亦疼。其脉左部沉弦微硬,右部则弦而无力,一息近五至。

【诊断】

其左脉弦硬而沉者,肝经血虚火盛而肝气又郁结也。其右脉弦而无力者,土为木伤,脾胃失其蠕动健运也。其胁疼之起点在申酉时者,因肝属木申酉属金,木遇金时其气化益遏抑不舒也。《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夫厥阴为肝,阳明为胃,遵《内经》之微旨以治此证,果能健补脾胃,俾中焦之气化营运无滞,再少佐以理肝之品,则胃疼可愈,而胁下之疼亦即随之而愈矣。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六钱)玄参(五钱)寸麦冬(四钱带心)于白术(三钱)生杭芍(三钱)生麦芽(三钱)桂枝尖(二钱)龙胆草(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浓朴(钱半)甘草(钱半)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

将药连服四剂,胃中已不作疼,胁下之疼亦大轻减,且不至每日作疼,即有疼时亦须臾自愈。脉象亦见和缓,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六钱)玄参(四钱)寸麦冬(四钱带心)于白术(三钱)生杭芍(三钱)当归(三钱)桂枝尖(二钱)龙胆草(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醋香附(钱半)甘草(钱半)生姜(二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连服五剂,胁下之疼霍然全愈,肝脉亦和平如常矣。遂停服汤药,俾日用生怀山药细末两许,水调煮作茶汤,调以蔗糖令适口,以之送服生鸡内金细末二分许,以善其后。

【或问】

理肝之药莫如柴胡,其善舒肝气之郁结也。今治胁疼两方中皆用桂枝而不用柴胡,将毋另有取义?答曰︰桂枝与柴胡虽皆善理肝,而其性实有不同之处。如此证之疼肇于胁下,是肝气郁结而不舒畅也,继之因胁疼累及胃中亦疼,是又肝木之横恣而其所能胜也。柴胡能舒肝气之郁,而不能平肝木之横恣,桂枝其气温升(温升为木气),能舒肝气之郁结则胁疼可愈,其味辛辣(辛辣为金味),更能平肝木横恣则胃疼亦可愈也。惟其性偏于温,与肝血虚损有热者不宜,故特加龙胆草以调剂之,俾其性归和平而后用之,有益无损也。不但此也,拙拟两方之要旨,不外升肝降胃,而桂枝之妙用,不但为升肝要药,实又为降胃要药。《金匮》桂枝加桂汤,治肾邪奔豚上干直透中焦,而方中以桂枝为主药,是其能降胃之明征也。再上溯《神农本草经》,谓桂枝主上气咳逆及吐吸(吸不归根即吐出,即后世所谓喘也),是桂枝原善降肺气,然必胃气息息下行,肺气始能下达无碍。细绎经旨,则桂枝降胃之功用,更可借善治上气咳逆吐吸而益显也。盖肝升胃降,原人身气化升降之常,顺人身自然之气化而调养之,则有病者自然无病,此两方之中所以不用柴胡皆用桂枝也。

猜你喜欢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