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偏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偏方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属“脓耳”范畴,辨证论治多分为两型:

① 脾虚湿聚:耳内长期流脓,脓液白粘量多,无臭味;鼓膜穿孔为中央性大穿孔;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腹胀纳少,便溏不爽;舌淡苔白腻,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升清,补托排脓。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金银花20g,桔梗15g,白芷15g,皂角刺30g,川贝母15g,黄柏10g,苦参15g;水煎内服。外用红棉散(枯矾30g,干胭脂10g,麝香1g。共研细面)喷入耳中;或用耳炎灵小纱条塞入外耳道(见问题8中),每日换药2~3次。据报道用核桃油(核桃仁砸碎取油)6g,加入冰片1g,溶解后滴耳效果颇佳。

②邪滞骨腐:耳内流脓臭秽,如豆腐渣样,时多时少;听力明显减退;鼓膜呈松弛部穿孔或边缘性穿孔,脓质污秽有臭味;X线乳突片常提示有骨质破坏;常有腰痛膝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益肾降火,活血通络。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熟地黄20g,山药15g,山萸肉15g,茯苓12g,丹皮15g,泽泻15g,知母15g,黄柏15g,生大黄10g(后下),桃仁15g,红花10g,全蝎10g;水煎内服。外治须做乳突根治术,以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附:化脓性中耳炎偏方二方

1方

[药物]菖蒲根适量。

[制法]上药用水洗净,捣取汁液备用。

[用法]先以棉棒将耳中脓水拈净,然后将药汁灌入荡洗数次痊愈。此方用于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出处]《经验良方大全》。

2方

[药物]田螺数拾个。

[制法]上药洗净后煎汤,待汤凉后备用。

[用法]取药液冲洗耳内,每日3-4吹,每次冲洗后,隔5小时即用棉棒捻耳内,擦净,然后再冲洗,数次即愈、屡试屡验。主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出处]《奇法炒术》。

猜你喜欢

  • 最近耳鸣患者越来越多,看看你属于哪种!

    大家好,耳鸣呢是我们临床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中医认为耳鸣啊,跟耳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就是轻的患者我们叫做耳鸣,重的就会出现耳聋,听力减退。耳鸣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在一些老年人,耳鸣这个病呢还是应该引起大家注意。耳鸣呢一般有这样

  • 经常后背疼,千万不要忽视,可能是它引起的!

    不少患者啊,都有这个后背疼的表现,有的患者除了后背疼之外,包括颈部疼,头疼,还有一些腰疼等等。是不是得了冠心病?其实真有这样的病例,后背疼可以是冠心病,但是呢,所以说要做一个心电图排查就可以了,颈椎病可以后背疼吗?也可以,所以说这个后背疼啊

  • 胆汁反流总是反反复复治不好怎么办

    前几天在门诊的时候呢,接诊了一位胆汁反流病的患者,嗯,来找到我的时候呢,说很多医院都去看了,药也吃了挺多啊,就是总是治疗效果不好啊。我觉得这个病人也挺复杂的,我就看了一下他服用的药物啊,结果我一看他的药物呢,主要是这个啊,我们叫拉唑一类药物

  • 阴阳两虚应该怎么补?中医来告诉你!

    所谓的阴阳两虚就是你既有阴虚的症状,同时又有阳虚的症状。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来看诊,他说自己在冬天的时候感觉特别的怕冷,穿的比别人就是特别厚,总是感觉自己后背凉,腰凉,腿凉,脚凉,甚至是屁股都是凉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觉不到热乎,有一种就是像

  • 气机不调这四种表现,看看你中招了吗!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