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巧治失眠

中医巧治失眠

本报记者 张凌燕

我是一名重症失眠病患者,失眠的痛苦,使我不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究其原因,可能与我近30年伏案写作有关。长期的脑力劳动,以及伏案的姿势,最终落了个“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症失眠症”。对我困扰最大的是失眠症,三天三夜不能睡眠是经常的事,就算服用安眠药有时也无济于事。求医之辛和一次次地服用西药、中药,包括各种验方等,苦不堪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想起贵报,望借一角述之,敬请编辑帮助我能否找到解除失眠之苦的良药,不胜感激!

赵敬科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D4

专家支招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王今觉把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种。原发性失眠以治疗其原发病为主,酌情选用治疗失眠方药;继发性失眠分为肝阴虚、肝血虚、肝气虚、肝郁等多种证型,自拟“安眠汤”加减辨证施治。

中医解读失眠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难或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过浅、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

王今觉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在采访中说,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失眠主要病机为脏腑机能紊乱,尤其是肝、心与肾的温阳功能和滋阴功能失和、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等。王今觉介绍,失眠可以是一个独立疾病,也可以仅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而表现于疾病全过程之中。失眠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情绪异常等。从中医学角度看,失眠有虚证,有实证,而虚实夹杂证较为多见。而思虑劳倦、久病暗伤、内邪扰动、外感实邪是导致气血阴阳不足或失调,以致神魂不安而失眠的主要病因。

辨病证治失眠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中,王今觉提出了用辨病证思想治疗失眠的方法,即辨识疾病“核心特征”以及与其密切联属的“个性情状特征”而诊断疾病和证候,采用核心方药和随证方药“辨病证论治”。

他说,当失眠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时,治疗其原发疾病,失眠即获愈。此时,失眠多为实证,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当失眠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时,则以虚证以及虚实夹杂证多见。临证时应辨清脏腑虚实、阴阳气血虚实、是否有兼夹病邪等。

在用药方面,王今觉既严格遵循中医辨证理论,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适当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选用药物,运用辨病证思想治疗。

治疗继发失眠

当失眠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时,以治疗其原发疾病为主,酌用治疗失眠方药。例如,表热失眠按表热证论治,里热失眠按里热证论治,可酌情配伍相关药物。

治疗原发失眠

1.核心方

王今觉自拟《安眠汤》。方药组成:酸枣仁,五味子,僵蚕,延胡索,当归或丹参,琥珀粉(分冲)。其中,瘀血热证时用丹参,阴虚时用丹参;瘀血寒证时用当归,气虚、阳虚、血虚时用当归。

2.随证方药

(1)肝阴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头面烘热,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舌红干,脉弦细数。

治则:滋阴养肝。

方药:“安眠汤”加“潜镇养阴安神方”(石决明、制鳖甲、制龟板、生牡蛎,紫贝齿,女贞子,白菊花,夜交藤)。

(2)肝血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疲劳,失眠,多梦,易惊,身热,烦躁,肢体麻木,舌粉红,脉细或细弱。

治则:养血清热,安神除烦。

方药:“安眠汤”加“潜镇养血安神方”(煅磁石、制龟板、枸杞、生地黄、阿胶)。

(3)肝气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失眠,多梦,惊恐,舌淡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补肝气。

方药:“安眠汤”加“补肝气安神方”(枸杞、天麻、柏子仁、细辛、制苍术)。

(4)肝郁证

主要临床表现:精神恍惚,悲忧善哭,时时欠伸,神倦食少,心悸不寐,舌淡无华,脉虚软。

治则:解郁安神。

方药:“安眠汤”加“潜镇疏肝安神方”(制鳖甲、生牡蛎、紫贝齿、煅磁石、石菖蒲、佛手、栀子、淡豆豉、远志、茯苓、夜交藤)。

(5)心阴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烦躁,失眠,盗汗,舌碎或有溃疡,舌红干而少苔,脉细数或濡数。

治则:滋阴养心。

方药:“安眠汤”加“养心阴安神方”(煅磁石、制龟板、牡丹皮、天麻、夜交藤、柏子仁)。

(6)心肝阴虚火旺证

主要临床表现:低热,胁痛,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失眠,舌质红,脉弦数。

治则:滋阴清热,养血疏肝。

方药:“安眠汤”加“潜阳养阴、疏肝安神方”(石决明、制鳖甲、制龟板、生牡蛎、珍珠母、紫贝齿、煅磁石、生地黄、白芍、牡丹皮、夏枯草、白菊花、炒栀子、淡豆豉)。

王今觉说,除药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可从心理、运动、饮食等各方面积极防治,如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早睡早起,劳逸适度;根据个人情况适当锻炼;做针灸和按摩治疗;饮食以清淡为主,戒除烟酒等。

猜你喜欢

  • 倒换法治顽固性鼻衄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失瘖辨治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辨证分型不容否定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三甲散治肝硬化腹水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膀胱咳验案一则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