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肾盂肾炎用药

肾盂肾炎用药

常见症状

1.急性期

包括急性肾盂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起病急,常有怕冷、寒战、发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达39-40℃,并伴有头痛、乏力、腰酸、腰痛等感染症状。上行感染者在发热前先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有的患者还可出现脓尿或血尿。

2.慢性期

多数由急性期未经彻底治疗转变而来,一般病程超过半年者为慢性。但也有不少无明显急性起病阶段而患慢性肾盂肾炎的病例。本期临床表现多样,常见不规律低热、疲倦、乏力、腰酸、腰痛,而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症状多不明显,有的患者可长期无自觉症状,只有尿液检查才可发现异常。晚期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浮肿、厌食、呕吐、贫血等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表现。

常用中成药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多属中医淋证、腰痛、内伤发热等范畴。可分以下4型辨证施治。

1.湿热蕴结

症见恶寒发热,腹胀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淋。可服:八正散、清淋剂、萆分清丸、分清五淋丸等。

2.肝胆郁热型

症见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思饮食,口苦便秘,腰酸腰痛,尿频而热,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利肝胆,通调水道。可服:小柴胡、龙胆泻肝丸,合银翘解毒丸或五苓丸。

3.阴虚湿热型

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唇燥,手足心热,尿频涩痛,欲出不尽,或偏低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利湿。可服:三妙丸、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等。

4.脾肾两虚型

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频数,淋沥不尽,或面浮肢肿,日久不愈,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健脾补肾利湿。可服:济生肾气丸、参苓白术丸等。

常用西药

1.呋喃旦啶:0.1克,每日3-4次口服。

2.复方新诺明:2片,每日2次口服。

3.先锋霉素IV:O.25-0.5克,每日4次口服。

可根据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疗程一般为2周,间隔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直至尿常规检查3次正常,尿培养转阴,有时总疗程需1-4个月。长期治疗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病菌耐药性,多主张联合用药和轮换用药,常供选择的抗菌药物还有四环素、土霉素、吡哌酸、萘定酸、羟氨苄青霉素等。体温高,全身症状明显者.可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肌注或静脉滴注。凡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猜你喜欢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乌梅丸治久痢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

  • 感染性休克中医诊疗技术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

  • 金匮肾气丸治肺心病心衰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