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外用滴剂的使用技巧

外用滴剂的使用技巧

治疗五官科疾病经常要用各种各样的外用滴剂,虽然这些外用药的使用方法一般都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不正确掌握,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滴耳药

由于外耳道有一定的弯曲度,所以滴药时需牵引耳廓将耳道拉直。病人先将患耳向上,成年人向后上方牵引耳廓,儿童则向后下方牵引。向耳内滴药前,要先用棉签轻轻擦净耳道内的分泌物,以防药水被分泌物阻挡或冲淡而达不到治疗目的。滴药时,应使药水沿耳道壁慢慢流入耳底,并且滴药管口不要接触耳部,以免污染药水。滴完药后,再用消毒棉球轻轻堵住耳道口。

滴鼻药

向鼻腔里滴药是治疗鼻炎、鼻窦炎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滴鼻药的使用方法必须得当,否则将影响治疗效果。例如,患有蝶窦及后组筛窦炎或鼻炎的病人,应采用头后伸位。此时,病人平躺,头部悬空后仰,使颏尖与外耳道口的连线与床面垂直,这种滴药姿势适用于滴双侧鼻腔。上颌窦炎、额窦炎、前组筛窦炎的病人应采用侧头位。此时,病人侧卧,患侧在下,头部伸出床缘或肩下垫枕,头下垂靠近下肩。这种姿势一般用于滴下侧鼻腔。

滴药前应擤出鼻腔内分泌物。滴药时还要避免药瓶开口处触及鼻部,以免污染药液。滴药后将头部略向两侧轻轻转动,以使药液均匀分布,并保持滴药时的体位3~5分钟,以延长药液与鼻黏膜接触时间。

滴眼药

滴眼药时,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眼向上注视。滴药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撑开上、下眼睑,右手持眼药瓶或滴管距眼1~2厘米处将药液滴入下穹窿,通常1~2滴即可。提起上眼睑使药液充满整个结膜囊内,然后用消毒棉球或干净手帕擦净眼周围的药水,轻闭眼半分钟至1分钟。如眼部涂有眼膏或分泌物较多时应先用消毒棉签拭去后再滴药。需要注意的是,滴药前要洗手,滴药时不能距眼太近,以免药瓶口碰到眼睑或睫毛,造成药液污染,并且药液不可直接滴在角膜上。滴药后勿用力闭眼,以防药液外溢。

猜你喜欢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上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