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小儿贫血中医小药方

小儿贫血中医小药方

一旦罹患了缺铁性贫血的小儿会出现易倦怠、乏力、烦躁不安,厌食,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易感冒。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不利,如果化验检查血色素低于11g/分升,就属于贫血,应积极治疗纠正贫血。

小儿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 是由于缺铁而导致的,因为造血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及铁。小孩出生后的饮食主要是奶类,所以蛋白质不会缺乏。而铁元素在奶类中含量很少 并且有些食物中的铁由于有草酸盐,碳酸盐和植物酸盐等,会干扰铁的吸收利用,因而造成缺铁性贫血。刚出生的孩子由于有母体留下的储备铁,一般不会发生贫血,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这些铁储备一般半年左右就消耗净了,所以6个月以后的儿童易出现贫血。这个阶段的婴儿生长发育很快,一般到l 岁时体重已是出生体重的3倍 血液循环中具有携带氧能力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需要更多的铁元素来合成血红蛋白。这些铁元素怎样补充呢?

合理喂养是保证小儿获得铁元素和营养物质所必须的,也是防止缺铁性贫血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所说的“合理" 是指乳食的调配要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饮食。如出生后6个月的小儿就要注意添加辅食,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以适当选用鸡蛋黄、瘦肉末 蔬菜汁、水果汁、蔬菜泥、猪肝泥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一旦罹患了缺铁性贫血的小儿会出现易倦怠、乏力、烦躁不安,厌食,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易感冒。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不利,如果化验检查血色素低于11g/分升,就属于贫血,应积极治疗纠正贫血。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多食则伤胃,过饥则伤脾,水谷精微无从运化 气血津液不能化生,而形成贫血。另外,如果能进食充足,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很弱,也会出现贫血。所以,中医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主张用健脾益气养血的方法来治疗。中成药可选用小儿健脾丸、启脾九、健脾消食丸等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1、党 参10g 茯苓10g 白术10g 黄芪10g 当 归10g 赤 芍10g 黄 精10g 生阿胶10g 扁 豆10g 山药10g 水煎服,每日二次,每次100Ml.

2、当 归10g黄芪10g 山楂10g 神曲10g 麦 芽10g 陈皮10g 鸡血藤10g 红花5g 鸡内金sg 生 地10g 枸杞子10g 何首乌109人 参10g 白术10g 山药10g 大枣20枚 蜂 蜜50g 水煎3次,去渣浓缩至20Oml.加人蜂蜜调匀。日服3次,每次10—20ml。此方法,简便易行,患儿极易接受,疗效可靠。

猜你喜欢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