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临床四诊之辨

临床四诊之辨

何任 浙江中医药大学

开栏的话:本报近日对国医大师进行了连续报道,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其中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尤其引人关注。应读者要求,自今日起,本版将陆续刊发国医大师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敬请关注。

在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篇》的研究中,后人对其中整体观、天人相应、预防观、五行生克、疾病治则、纲领等关注较多,而对篇中所论“望”、“闻”、“问”、“切”之探索,不如前者之多,然而其临床意义,实不可没。

望色

如“鼻头色青,腹中痛”,“其目正圆者,死不治。”张仲景以鼻为望色的主体,这是对《内经》学说之开拓。因鼻为面王,属土,所谓五脏之中气所聚也。故五脏之色,皆能望鼻而知之。

余诊治庞女,17岁。初诊由其母陪同来诊,攒眉不语。其母代诉,每月总有几天日夜不宁。诊之,瘦削,脉弦细,两目周围明显青色牵连鼻梁亦青苍色。乃思“鼻头色青腹中痛”。询之,始点头说:“每月经来腹极痛,不想说话。”经四诊合参后,用投以舒肝调经之药而见效。

闻声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篇》所述闻诊之法,及于三焦,包含了骨、筋、髓、头、心、肺、肝、肾等病证。文曰:“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余见一肺气肿病人,呼吸困难,胸如圆桶,不能弯腰腹部,坐则必高凳挺直,不胜其苦。此吸促二字,明确提示闻诊之要点。以肺气肿而言,呼气时支气管缩小,妨碍呼出气体,积聚于肺泡内,引起肺泡过度膨胀,肺弹力减退,终于破裂成肺大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受压迫,肺循环阻力增高,增加右心负担,最后发展为肺心病。此类病人就外观听闻,明显见闻迫促之吸气声,却难以观察到其顺利之呼气。为此,一吸又一吸,出现“吸促”。若并发肺部急性感染,可发生呼吸衰竭,故是“难治”之证。

问诊

文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说明五脏疾病各有其适应与不适应。医生必须通过细致探问,注意了解。其适应与不适应。

医生注意问诊,在诊断用药方面尽可能给其与之相合之品。有些病人在病中,由于多食、暴饮、暴食或勉强进食等也往往促使病势反复或加重,原来不发热的,也有引起发热的可能。临床上常见到疾病刚好转,只可先进半流质如稀粥等,以养胃气,不可忽视,否则容易复发。正如《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篇》论:“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热),以病新差,人强食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即愈。”说明病后必须注意护理、饮食,以适应疾病自然归复,不可疏忽。

切脉

四时得正脉则平,得反脉则病,这是常理。

《金匮要略》说:“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这段文字指出医生切脉极应重视,并说明什么脉主什么病,也不能机械对待,还要注意当时时令。古人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论,就是说明切脉并不呆板。比如春季是肝旺的时令,如果病人在春天面色微带青而脉弦,一般是正常的、无病的,这就称为“当令”。如果春天见到面色白,脉迟,这就称为“非其时”色脉,应认为可能有病。这说明脉固然有某脉主某证的不同,但掌握它也须灵活。由于脉和色还有随着时令转换而变化的这一种情况,所以临床上还必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能单凭切脉即下诊断。

明·孙一奎说:“辨证必合色脉,问动止,聆音声,察饮食。”四诊结合,互相参考,才能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及其细节,为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 论中医之肾

    肾脏之识众所周知,中医学的脏腑并非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一个器官和功能的集合群,相关概念也因而呈现虚实相兼、过于抽象,且只有放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才能准确理解。在脏腑学说中,肾具有四个功能:一是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二是主水;三是主纳

  • 《伤寒论》一方二法初探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原文,总有不同的收获。而今整理其注解《伤寒论》的原文时,引起笔者深思的是论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对此一读而过,未引为重视。但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

  • 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

  • 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