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从中医认识阴阳

从中医认识阴阳

我们都知道中医的核心就是围绕着阴阳而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话对中医这门学问进行了高度浓缩和概括。所以中医这门学问,离不开天地,而阴阳是天地之道。现在人都知道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那么为什么中医可以治本呢?这就回答不上来了。其实这个本还是阴阳,还是阴阳里面去寻找。阴阳是关系到方方面面,最本始的东西。

阴阳的关系

阴阳谈的是阴与阳两者之间的事,既然是两者,就有一个相互的关系问题,这也是阴阳这门学问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面说的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只要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阴阳的学问也就可以基本解决了。

“阴生阳长,阳杀阴藏”主要讲的是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过程。阴生阳长主要讲上半年,阳杀阴藏主要讲的是下半年。前者讲的是春夏的变化,后者讲的是秋冬的变化。

以上两个过程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所以,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生发`释放,这便是《素问》中所讲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阳指的是生发,释放的过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用《素问》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这个观念我们要结合《周易》方面的知识。《周易》是一本专门讲阴阳变化的书,而且这个阴阳和变化是用图像表示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更直观,更清晰的看到变化,特别是描述一年的阴阳变化,它有专门的“十二消息卦”即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其中每卦对应的是每一个月,复卦对应的是农历十一月的变化,依此类推,临为十二月,泰为一月,大壮为二月,夬为三月,乾为四月,姤为五月,遁为六月,否为七月,观为八月,剥为九,坤为十月。

从上述的十二消息卦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乾坤两卦以外,其它的十个卦都是阴阳爻混杂在一起,既有阴也有阳。而乾坤两卦不同,它是纯阳纯阴。从复卦开始我们可以看到,阳爻在渐增多,标志着阳气的生发,释放,直到乾卦变成六爻皆阳,变成重阳,阳的生发释放到了最大限度,变成六爻皆阴。

从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讨论阴阳,讨论中医,如果结合《周易》来谈,会显得更方便更直观,更有助我们了解它的确切内涵。所以历代都有强调医易的关系,尤其孙思邈指出“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所以周易一定要引起中医爱好者的重视。

猜你喜欢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经常腰痛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有效缓解

    现在网上有很多这种很火的视频,教你如何锻炼核心肌群,我们所说的腰托,实际上并不是骨质本身的问题。是因为核心肌群在这个竖脊肌,还有这个相关的肌群,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固定住你的这个脊柱,所以造成了脊柱,前后或者左右的移动,造成了关节的错位,或

  • 血管堵塞4个自查小妙招

    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服药和饮食起居这些注意的话,那么支架里边还会发生再狭窄,一样会导致再次堵塞。一般,患者自己评估自己血管堵塞的情况,一般是用症状来判断的,那么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就会是以阵发性的胸闷胸痛为主,比如这个患者稍微活动一点儿,或者

  • 饭量越小越健康,吃得少寿命长是真的吗?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

  • 头哪里疼,对应的脏腑不同,教你对症止痛

    那最常见的咱们就是头后的疼痛,就是后脑勺这个部位,那么它对应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般这个部位疼痛,都是跟外邪侵袭有关,或者是风寒侵袭,或者是风热侵袭,袭扰了膀胱经,出现了这个头后的疼痛,因为后脑勺这个部分,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部分。治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