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针灸治腓总神经麻痹

针灸治腓总神经麻痹

蔡晓刚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腓总神经麻痹是临床最常见的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劳动能力的神经麻痹之一。临床多表现为患侧的足和足趾下垂不能背屈,走路高举足,足尖先落地,不能用足跟行走,呈跨阈步态,伴有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障碍,步态拖拽,肌肉萎缩及感觉障碍等表现。

腓总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痿证”、“痿病”、“痿足辟”、“痿痱”范畴。《黄帝内经·素问》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玄机原病式》曰:“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动也。”中医学认为,脾肾肝三脏虚损是该病发病的内在原因,湿浊毒之邪侵犯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造成气血不和、脉络不通而发病。治宜滋补肝肾,养血荣筋,疏经活络。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简介如下:

穴取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腓浅神经麻痹者加丘墟、解溪;腓深神经麻痹者加条口、太冲。令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肢膝关节以下。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三阴交、足三里、条口、阳陵泉各1.5寸,太冲穴1寸,沿骨缝直刺丘墟、解溪各1寸。施以小幅度快速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穴一分钟,以有麻胀感向足部方向放射为佳。然后,将直径约1.5厘米、厚约0.3厘米的鲜姜片用粗毫针刺10余个针眼,将之通过针尾套于毫针上,平放于针刺局部皮肤上。取如大枣大小的灸用艾段套于毫针尾部,用线香由艾段下端点燃令其自燃变成艾灰后,易另一相同艾段如法再灸治。每穴灸3~5段,以穴位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且有温热感向足部方向放射,不致灼烫伤为度。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脉交汇处,针刺此穴能达到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养血和营、清热利湿、强壮宗筋的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之功。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筋之会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云:“筋急,阳陵泉主之。”丘墟乃足少阳胆经的原穴,能疏通经络、利关节,散除局部的气机壅滞,且其局部分布有腓浅神经分支。解溪属足阳明胃经,浅层布有腓浅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善治下肢痿痹、踝关节周围组织扭伤、足下垂。条口深处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理气和中之功效。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根据《黄帝内经》“治萎独取阳明”的原则,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解溪配合三阴交、阳陵泉、丘墟、条口、太冲等穴,共同起到强壮筋骨、补益气血、濡润宗筋、通利关节、协调阴阳的功效。此外,通过隔姜灸促进气血运行,加强了治疗功效,使腓总神经麻痹得愈。

猜你喜欢

  • 患者胃痛症状日久有下坠感,伴有肠鸣腹泻,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女性患者,44岁,胃疼这个毛病很多年了,有时候隐隐作痛,有点还有呕吐,有时候反酸,饮食也下不去,觉得胸脘部就是比较胀闷,腹中有时候肚子咕噜咕噜响,她自己感觉就像打雷那么响,大便有稀溏的,每天呢有三四次,然后身体还是比较消瘦,气短愿意

  • 一虚就吃六味地黄丸?分清是哪种虚很重要!

    关于中医药这个应用这块儿啊,我建议大家还是用中医辨证更精确一些,我不建议大家随便就去吃这个六味地黄丸。那么中医讲究这个辩证啊,虽然它是一种宏观医学,但是辨证施治这块儿,通过这个辩证呢,更精准一些,不光有利于用药的疗效,有利于就是辨清患者的体

  • 胃脘部灼热胀痛是什么原因

    今天讲这个患者是李女士,61岁,它的主要表现就是胃脘灼热胀痛有四年了,近一个礼拜是比较加重,她有这个胃脘部灼热胀痛,然后还有这个胸部一个痞满,觉得胸闷,类似于胸闷的感觉,还有点恶心有干呕,有反酸。那么胃镜检查呢,她就是一个慢性萎缩性胃炎,期

  • 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千万不能忽视

    大便排出费劲,这一类患者呢,常常是四五天不排便一次,有时候就感觉这个大便呢,在肛门口就是排不出来,甚至严重的患者呢,排便一次以后,肛门部都有坠胀感,最严重的患者就是脱肛了啊,由于这个过度用力吧,就是出现直肠脱垂,脱出肛门之外,那么今天呢,就

  • 临床检查胃镜时对我们人体有害吗?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胃镜检查这个话题,那么胃镜对于我们消化系统疾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检查手段,那么现在的胃镜其实跟过去比,已经进步非常之多了,一个是镜身呢,比较柔软,比较细,现在这个胃镜检查呢,其实是一个常规的检查项目,哪些疾病需要检查,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