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严重中暑冷液灌注防病

严重中暑冷液灌注防病

某战士因长时间坚持在酷暑条件下野外作业,晕倒在岗位上,被送到医院时深度昏迷,体温41℃,血压下降,诊断为严重中暑。抢救组迅速将其转移至空调室温15℃的房间,在静脉滴注冬眠灵和氢化可的松的同时,快速将4℃的5%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经股动脉向心注射。再测体温已下降至38℃,血压升至110/70毫米汞柱。又过十几分钟,病人逐渐开始清醒。再经冷液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一段时间后,病人很快康复。

中暑有程度不同,其后果也有显著差异。医学上根据病情轻重将中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乏力等症状,如能及时脱离高温环境,一般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轻症中暑除有上述症状外,体温多升高到38℃以上。重症中暑病情较为严重,可见高热、无汗、面色潮红、血压下降,甚至发生昏迷、抽搐,危及病人生命。据报道,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而低于40℃以下,病死率只有12.8%。所以,不可小看中暑的危险。

严重中暑的实质是机体长时间受热后体温调解失控,机体过热,从而代谢紊乱、酸中毒、严重血容量不足、休克,特别是在高热状态下,脆弱的脑神经细胞难以耐受,最易发生衰竭。而对过热的机体进行快速冷却降温,才能从根本上阻断上述一系列病理改变。以往靠冰水擦敷或冰水浸浴降温,效果不理想,多数会发生肌肉颤抖,反而增加了热量和心脏负担。冷液动脉内快速注射可使病人在15-20分钟内,体温降低2-4℃,使动脉压上升30-40毫米汞柱,改善循环衰竭;冷却的血液流经过热的脑及其他重要脏器,使组织快速降温,可减轻细胞损害,改善细胞代谢,使机体生理功能得以迅速恢复。

该疗法简便安全,未发现不良反应。不过,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慎用,明显心、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预防中暑的发生,至少把中暑控制在先兆阶段,不让其发展到轻症或重症阶段。常用的预防中暑的措施有:夏季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露天作业和外出旅游时,穿浅色衣服,宜宽松,戴防护眼镜和遮阳帽;要多饮水,不要等口渴才喝,要经常喝;由于酒类及含咖啡因饮料会加速水的丧失,含糖饮料及甜果汁使体液向消化道集中,减少循环血量,不利散热,因此不宜饮用;应随时备有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凡患有心血管病、持续性高血压、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疾病的人,应设法避免在持续高温环境中生活、工作。

猜你喜欢

  • 膀胱咳验案一则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小儿心力衰竭诊疗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明辨虚实治寒热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血府逐瘀汤治夜间烦热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

  • 瞑眩与自愈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