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爱出汗中药调理

爱出汗中药调理

许多儿童因为动不动就会出汗,家长会在其背部塞上一条吸汗的毛巾,以防止汗湿伤身、寒气入侵。可是,如果一个50多岁的老伯也整天塞着条毛巾,而且随身带着内衣准备随时更换,就显得十分格格不入了。

在南京市中医院养生康复中心,记者见到了这样一位整天大汗淋漓的陈老伯。据其本人介绍,十年前开始出现多汗症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动则出汗,汗出如浆”。稍微走两步,就全身大汗淋漓,尤其是胸背部出汗较多,内衣整天都是潮湿的,潮得厉害了,就换一套,一般上下午至少各换一套。连夜里睡觉都是汗出不止,每天都要裹着一条大浴巾入睡,半夜里再换一条。长期的汗出如洗使陈老伯的身体渐渐衰退,加之四处求医,不间断地吃了无数名医的中药却收效甚微,病人精神疲惫不振。来南京市中医院“治未病”门诊就诊时,陈老伯刚掀开外套,一股汗酸味就扑鼻而来,就连见惯了各种多汗症患者的王挺主任都吃了一惊。

专家表示,中医一般把多汗症归为虚证,以滋阴、利湿为调理的法则。可是按此法则治疗了近十年的陈老伯却未见改善,则必须另辟蹊径以奇制胜了。王挺主任采用中医传统的奇经八脉辨证诊断,认为患者属督脉阳虚,命门火衰,汗津外泻,需用助阳药物进行调理。据此,王主任开了七服中药,陈老伯服用一周后,病情大为改观,每天只要随时备着一块毛巾就能解决尴尬了,不需要频繁更换内衣了。现在,患者正在进一步的巩固治疗当中。

据悉,南京市中医院的治未病门诊开诊三个月来,接诊的虚证患者日渐增多,尤其以气虚证患者为多见,此类患者多反映自己活动后气短、心慌、爱出汗、言语无力,语声较低,容易感冒,疲倦失眠,但因为做各种检查后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而容易被一般医生所忽视。中医认为以上种种属于亚健康症状,要及时给予干预,也就是治未病,目的在于及时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使机体经常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猜你喜欢

  • 四种食物越吃湿气越重

    一、含糖多的食物。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二、生冷的食物。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三、油腻的食物。煎炸烧烤食

  • 熬中药前先泡药材

    需要煎熬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先泡10到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从而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药效降低。

  • 劳怯症是什么

    很多学中医的可能知道中医有个病名叫虚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专门有个血痹虚劳病,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回去翻一翻,虚劳就是身体很虚,常年的虚亏,五脏都虚,叫虚劳。这个劳不是指的劳动,不是指的累,而是指的身体很弱的情况下,中医叫虚劳病。那这个“怯”呢

  • 脾胃不好怎样调理效果最好

    第一怕,怕你不运动,缺乏运动几乎是现代社会打工人的一种常态问题,那么脾虚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我们脾在中医上来说,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那么我们的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运动。第二怕,怕你太压

  • 既怕冷又怕热是什么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阴虚简单的说就是火旺,虚火旺盛,有了虚火会有什么表现呢?最常见的就是口干口渴,平时总是爱喝水,然后就会出现潮热,盗汗,有的病人严重的时候啊,一觉醒来,汗水把整个的头发全部都打湿了。还有就是五心烦热,这里的五心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