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月经中期出血

月经中期出血

【概述】

在两次月经中期,即襟??之时,有周期性出血,称为“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常伴下腹部隐痛,属月经病。多见于育龄期和青春期妇女。本病预后良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慢性盆腔炎或放环后也会出现类似阴道出血。

【病因病理】

月经排净之后血海空虚,冲任气血衰少,随着经血逐渐积蓄,由空虚渐渐充盛,如体内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者,适应此种变化而无特殊证候。在月经中期阳气内动,如有肾阴不足,损伤阴络而出血;湿热内蕴,热伤冲任而出血;或瘀血内留而为阳气所动以致出血。

【诊断要点】

1.周期性的出现月经中期出血,常伴下腹隐痛,但月经周期和经期正常。

2.与宫颈炎和宫颈息肉出血鉴别。

3.须作妇科检查出超等检查,以排除妇科肿瘤等引起的阴道出血病。

【辩证分型】

1.阴虚 月经中期出血,量少色红,淋漓不净,心烦口干,溲赤便干,乏力头晕,腰酸膝软。舌红,脉细数。

2.血瘀 月经中期出血,量少色暗,下腹部疼痛拒按,或有妇科肿瘤史。苔薄,脉弦。

3.湿热 月经中期出血,色红黏腻,神疲乏力,胸闷烦躁。苔黄腻,脉弦数或细弦数。

【分型治疗】

1.阴虚治法: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生地15克 白芍12克 淮山药10克 丹皮9克 泽泻10克 山茱萸9克 枸杞子10克 旱莲草12克 生地榆12克 川??子9克加减:出血量多者,加阿胶9克(烊冲);乏力倦怠加党参12克;腰酸膝软者,加杜仲10克、怀牛膝10克。

2.血瘀治法:活血祛瘀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

生地10克 赤芍10克 丹皮9克 归尾9克桃仁9克 木香9克 生蒲黄10克(包煎)五灵脂10克 茜草炭9克 山楂炭10克 枳壳9克加减:便秘者,加制大黄9克,或生大黄3克(后下);口干舌红者,加龟版9克(先煎),或麦冬9克;

腹痛者,加延胡索12克。

3.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清肝止淋汤加减。

当归9克 炒白芍9克 生地9克 丹皮9克黄柏9克 牛膝9克 制香附10克 黑豆12克茯苓12克 小蓟草15克 薏苡仁10克 苍术9克加减:大便溏薄者,去当归,加淮山药12克、扁豆衣9克、陈皮6克;院闷烦躁者,加藿梗9克、黄芩9克、肉豆蔻6克、沉香曲9克(包煎);出血时间长,伴有气味者,加蒲公英15克、败酱草12克、槐花9克;有慢性盆腔炎病史而伴下腹隐痛或疼痛者,加金银花9克、红藤30克、萆粟12克、土茯苓15克、地榆12克,去牛膝、黑豆;湿热挟瘀伴腹痛拒按者,加败酱草30克、赤芍12克、生蒲黄15克(包煎),去白芍。

【中成药】

1.固经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阴虚血热者。

2.震灵丹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血瘀者。

3.六味地黄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肾阴虚伴腰酸膝软者。

4.宫血宁片 每日3次,每次3~4片,吞服。

用于各型出血者。也可与上述中成药同时服,增加止血效果。

5.妇科千金片 每日3次,每次4~6片,吞服。用于湿热者,可与宫血宁片同用。

【简便方】

1.荆芥穗6克,炒黄研末,分3次吞服,血止停服。用于出血者,月经第10天服。

2.地榆30克、槐花米30克,水煎服,血止停眼。用于血热、湿热者,月经第10天开始服至月经中期出血止。

3.红花2克、枸杞子3克,热开水泡,代茶。用于血瘀者。月经第12天开始服至月经中期出血止,如有痛经者,经前3天继续服至经净。

&n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子宫、内分泌区。用油菜籽、磁石耳针埋穴。月经第10天埋穴至血止。

2.体针 取子宫、血海、关元穴,阴虚用补法。

血瘀加膈俞,用泻法;湿热加阴陵泉、三阴交,用泻法。月经第10天起治疗至月经第18天停止。

【注意事项】

1.月经中期出血因出血量少,患者常常疏忽轻视,不予治疗,但反复出血,可影响脏腑、气血功能,也可能影响受孕或引起流产,故应鼓励病员积极治疗。

2.要重视经期卫生保健知识,月经中期出血虽然量少或似赤带,但宫颈口略开,如果不避开房事,有可能细菌上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或附件炎,一旦发现房事后下腹疼痛,黄带增多或有发热,应速用清热消炎药,防止炎症扩散。

3.本病阴道出血发生在排卵期,即经前14天左右,故服药或针灸等治疗都要在排卵期以前开始,才能防止排卵期出血。如果等待阴道出血时才进行治疗,只能起到消极的止血,因把握治疗时间也很重要。如果经治疗后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无中期出血,即为治愈。

猜你喜欢

  • 补脾胃的中药方子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