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肺朝百脉:百脉之气朝于肺

肺朝百脉:百脉之气朝于肺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将“肺朝百脉”理解为“朝百脉之血”,这与中医五脏功能分属、肺主治节的理论皆不相符,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肺朝百脉之气”。“肺朝百脉之气”提示了气、血、脉、心与肺之间不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而且在病理情况下相互影响;临床上对于血行不畅所致的疾病,除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外,同时应加用行气、补气之品。

“肺朝百脉”,语出《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其中对“肺朝百脉”的“朝”字的理解,历代医家各据其理,笔者认为是“朝会,会聚,会合”之意。此外,部分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将“肺朝百脉”解释为“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也就是“百脉之血朝于肺”的意思。笔者以为此说有不妥之处,肺朝百脉应为“朝百脉之气”,而非“朝百脉之血”。

“肺朝百脉”中“朝”的涵义

唐代王冰对“肺朝百脉”的注解影响极大。注曰:“言脉气流运,乃为大径,经气归宗,上朝于肺,肺为华盖,位复居高,治节由之,故受百脉之朝会也。”明代张景岳释曰:“精淫于肺,脉流于经,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皮毛为肺之合,故肺精输矣。”明末李中梓释云:“注于经脉,必流于经,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肺,而为五脏之华盖,故为百脉之朝会。”清代姚止庵释曰:“言血之精华,既化而为脉,而脉已有气,流行于十二经络之中,总上归于肺。肺为华盖,贯通诸藏,为百脉之大要会,故云朝百脉也。”将其称为“肺受百脉之朝会”或“百脉朝会于肺”。这些医家对“朝”字的注释源于该字的本义。唐代陆德明《经典释义》中曰:“臣见君曰朝。”《字汇·月部》:“朝,晨朝也。人君视政,臣下觐君,均贵于早,声转为朝也。”指出“朝”是由表“早晨”之“朝(zhao)”引申而成“朝见、朝会”之“朝(chao)”。这样的用法在古文中很多,如《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将朝王”,《战国策·齐策》“率天下诸侯而朝周”。

此外,“朝”还有会聚、会合之义,如《素问·六元正气大论》“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是言支物聚于总处之义。据此,笔者认为“朝”为“朝会、会聚、汇合”之意。

“百脉之血朝于肺”说法有误

“百脉之血朝于肺”的说法与五脏分属功能相矛盾

中医经典理论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而不主血藏血,肺通过主气而作用于血,无会聚百脉之血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调经论》“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难经·四十二难》“脾裹血,温五脏”。《素问·痿论》“冲脉者,经脉之海也”。可见血乃由心所主,肝所藏,脾所统,并与冲脉等有关。全身的血脉均为心所主,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而血液的运行又依赖于其推动而运行至全身。

肺主一身之气,调节全身的气机,所以血的运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敷布与调节,而肺对血没有直接作用。自古至今,中医临床上论血证之病机,每提心、肝、脾,而不涉肺,源于肺的功能总与气、水相关,与血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通过气的作用间接联系于血。《素问·经脉别论》中“肺朝百脉”的理解,笔者认为是“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即饮食之气首先进入胃中,然后水谷精微之气归于心,滋养百脉,百脉的精气流入大的经脉后会聚于肺,再输布于皮毛。从此段文句可以看出,“肺朝百脉”为“经气归于肺”的互文,用以说明“经气归于肺”的文意。

“百脉之血朝于肺”的说法与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相矛盾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肺主呼吸,人体的呼吸运动是有节奏地一呼一吸;二是随着肺的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着全身的气机,即是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三是由于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而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从肺主治节的功能中不难看出,肺是通过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辅助心脏来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的,而不能得出“百脉之血朝于肺”的说法。如果肺主气的功能失调则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诚如《医学真传·气血》所说“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可见,“百脉之血朝于肺”的理解与中医理论系统不能相统一。

“肺朝百脉之气”的临床意义

“肺朝百脉之气”的作用提示了气、血、脉、心与肺之间不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而且在病理情况下也可相互影响。肺通过主一身之气实现其“朝百脉”的作用,若肺气不足,进而导致《灵枢·刺节真邪》中所言“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临床多出现心悸、怔忡、短气、喘息的病证。

以此理论作指导,临床上对于血行不畅所致的疾病,除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外,同时应加用行气、补气之品。如中医之“胸痹”、“真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其发生发展与心肺气虚,瘀血阻滞密切相关,多为“本虚标实”的病证。该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缺氧征象,其轻者可见胸闷、憋气、心悸等症状;其重者多为典型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治疗时不仅要活血化瘀,更应注重补益心肺之气,使气行则血行。对于临床疾病中有血瘀之征象者,皆应加入补气、行气之品,尤其是入肺经的补气、行气之品。

总之,“肺朝百脉”是肺与全身经气间密切联系的高度概括。肺通过朝会百脉之气,进一步发挥肺主气、主治节的作用,从而将气血输布全身。“肺朝百脉”的作用可体现在助心行血、调节脉管等多个方面。

猜你喜欢

  • 脑梗复发的前兆

    大家好,脑梗呢是我们现在比较多发的一个病,发作之后症状轻的还好,症状重的呢整个的影响都比较大。而且它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非常容易反复的发作。那么它反复发作呢就是有几个表现常见的啊,一个是四肢麻木。从中医讲它是一个血瘀的表现。当它这个血液运行

  • 气血两虚怎么补

    大家好,我们常说气虚,血虚,气血不足。那么今天呢跟大家说一下,解释一下,气虚和血虚都是什么样的,中间关系是什么。那么气虚是我们非常常见的。因为最开始吧,首先出现的往往是气虚,像劳累受寒之后,那这个气就不足了,就风吹一下特别凉了之后伤气,特别

  • 阴虚阳虚怎么分辨,怎么调理

    大家好,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下关于阴虚和阳虚的区别的问题。那么首先从症状区分来讲,阴阳其实它是代表寒热。我们讲说阴虚则热,阳虚则寒。当阳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形寒肢冷。怕冷的情况。就有人讲说我气虚也冷,阳虚比气虚要重,它也有气虚的这些表现,特别

  • 长期咳嗽老不好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春天犯咳嗽的患者很多。那么这个咳嗽呢,虽然都是一样的咳,但是呢病因和病机不一样,治疗和调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看一下啊,关于咳嗽来说啊,就是我们讲越简单的症状啊,从中医来讲它越复杂。因为什么呢?研究的特别透,分型分得特别细。这么一个

  • 胃胀胸闷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那么这个案例其实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症状,就是胸闷和胃胀。大家说觉得这两个问题好像连不到一起去哈。那个我胸闷难受是有心脏病啊,那胃胀不是胃的问题么,胃病。那心脏病和胃病他连不到一起。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