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正常参考值】杆状核绝对值:0.004~0.5×109/L杆状核百分值:0.01~0.05或(1%~5%)分叶核百分值:0.5~0.7或(50%~70%)分叶核绝对值:2~7×109/L【异常结果分析】中性粒细胞增多:1.生理性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可有体差异,一日之间亦可有波动,下午较早晨为高;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阵痛等都可使白细胞一过性增高。2.病理性增多:(1)反应性增多:1)急性感染或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所致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常见疾病如中耳炎、脓肿、疖痈、扁桃体炎、阑尾炎、肺炎、败血症等,白细胞升高的程度视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机体反应性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感染时,白细胞数可正常,但分类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大于10×109/L并可伴有轻度核左移;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大于20×109/L,并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2)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塞、肺梗塞等,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3)急性大出血时,白细胞总数可在1~2h内迅速升高,可达(10~20)×109/L,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见于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白细胞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要参考指标。4)急性溶血: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大量溶解使之相对缺氧及红细胞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入血,使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高。5)急性中毒,见于化学药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时,如安眠药、有机磷中毒、昆虫以及蛇毒素等;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尿毒症等。6)恶性肿瘤:某些肝癌、胃癌等,因癌肿组织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或其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细胞释放入血,或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可出现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异常增生性增多:1)粒细胞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可在(100~600)×109/L以上。早期无症状者可在50×109/L以下,血象中粒细胞常在90%以上,可见到各发育阶段的粒细胞,以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最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粒细胞一般可增至(10~50)×109/L。2)骨髓增殖性疾病: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 为粒细胞缺乏症。1.感染性疾病: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粟粒性肺结核、脓毒血症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伤寒感染时由于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入血或在内毒素作用下、使贴壁的粒细胞增多,循环池粒细胞减少。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3.慢性理化损伤: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4.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某些恶性肿瘤、类脂质沉积病等。

猜你喜欢

  • 为什么把脉能知道身体状况

    中医看病说三个小指头,一个小枕头,再看一个小舌头,病就看出来了。这三个小指头说把脉,左手这三个指头是心、肝、肾、右手三个指头是肺、脾、命。一把脉基本上内脏的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我们看病是望、闻、问、切,这个切就是切脉,又叫把脉。电影里面说,弄

  • 听老中医说失眠

    人生平均寿命75,25年都在床上,人群里边包括我们自己有多少人失眠呢?实际上这个数字挺很可很可怕的,几乎每三个成年人,两个人都失眠,所以睡眠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每天24小时睡觉是八个小时,就1/3在睡觉,所以睡眠太重要了,所以睡眠很重要,但是

  • 中药刮油茶

    中医认为,肥胖的原因是由湿、痰、水滞等形成的。因此,轻食以健脾胃、利湿、利水为最佳,茶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清热利水,化痰消食,温脾胃,乌龙茶。铁观音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茶。大鱼大肉后,人们习惯于冲一杯香茶,因为喝一杯香茶会让胃更舒服,使用它来消除

  • 夏季科学减肥

    小满节气一到,很多人就把减肥列入议事日程。你应该了解如何科学减肥。穴位埋线可减肥。埋线减肥是在传统针灸减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医生判断肥胖的原因,为每个患者设计不同的减肥穴位处方,通过穴位刺激控制食欲异常,提高基本代谢率,调节脏器功能不

  • 肥胖的危害

    一,糖尿病肥胖引起的最常见的是糖代谢异常。体重增加后,脂肪含量增加,胰岛功能相应下降,胰岛素降糖能力下降。因此,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补偿这种能力的下降。临床上称这种状态为胰岛素抵抗。当身体的补偿功能不足以弥补这种胰岛素功能下降时,就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