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张伟治肺系病临证思路

张伟治肺系病临证思路

王丽媛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伟,山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师从张伟教授,现将其临证思路浅析如下:

慢性支气管炎——扶正祛邪、兼施调血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导师张伟教授不断总结诊治经验,且敢于创新,提出了以扶正祛邪、兼施调血等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创造性地将中医治法引入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治疗,深化了中医药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提供一种规范化、科学化的方法和操作规程。

张伟认为气与血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病理上也必然相互影响。脏腑有热,多气血两燔。《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云:“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提出了风热犯肺可致血热而呼吸不利的病机。张伟认为在慢支急性起病过程中,或因外感风热,或因寒郁化热,或因痰郁化热,或因痰化热而致咳喘发作或加重,咯吐黄稠痰甚或痰中带血,其病机除肺气失于宣降外,热邪灼肺之阴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热伤阴液不惟独炼肺津,也可灼及阴血,而致血热津伤。肺血热甚,迫血妄行,损伤血络,则可见痰中带血等,故张伟临床治疗此类病人时多采用清肺凉血化瘀法。

对于慢支迁延期的病人,张伟则提出久咳病人可出现血虚兼症。而古之先贤对咳、痰、喘可致血虚及治当养血的观点也有所论述,如《医学入门》说:“阴虚喘者,血虚则阳无依附而上奔,宜四物汤,倍芍药加人参、五味子以收之。”《名医杂著》云:“若咳嗽久肺虚,滋气补血。”故张伟在临床运用中,对肺肾亏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兼施养血,处方多在益气温阳的同时,加用四物汤,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哮喘——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哮喘是呼吸内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病证之一,历代医家皆认为其以痰为主,故治疗上多采用宣肃肺气、化痰、固本平喘等治法。张伟在此基础上提出哮喘从瘀论治的思想,并分析指出,哮喘与瘀具有双向性:其一为因瘀致哮,肺有“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等作用,这其中以肺气的宣发肃降为根本。当肺的上述功能异常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瘀,影响肺气宣肃而成哮喘;其二为因哮致瘀,在五脏中肺与气关系最密切,而气与血又互为根本,故肺气失常必累及于血,而致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

故张伟在临床治疗哮喘疾病时,多在宣肃肺气、化痰、固本平喘的基础上,突出活血化瘀法,常加用炒地龙、丹参等药物,效果显著。加用此类药物在治疗哮喘的同时,对激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的防范与治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间质性肺疾病——补气养阴、活血祛痰

西医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多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但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具有适应症广、毒副作用少等特点,疗效较满意,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但现代医者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多属于单味中药的研究,复方研究较少,治疗和整体调整尚嫌不足,因而影响疗效。

张伟认为间质性肺疾病应虚、瘀、痰三因并治,调其阴阳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根本所在。张伟立足中医基本理论,在查阅了大量古代医籍和现代医学文献的基础上,结合20余年的治疗经验,通过临床观察总结认为:肺肾亏虚、气阴不足是发病的根本,痰浊瘀血阻塞肺窍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本虚标实为其发病特点。针对此特点故设立了以补气养阴、活血祛痰的治则,并创立了以党参、黄芪、沙参、当归、丹参、川芎等药物为主的方剂,经临床及现代医学手段地观察检测,证实发现了它不但能改善和缓解症状,而且又能达到保护肺组织的目的,为间质性肺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肝胆同治,重点是疏肝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

  • 复元活血汤

    组成 柴胡10克,瓜蒌根12克,当归9克,红花6克,甘草6克,穿山甲(炮)10克,大黄(酒浸)3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0克。功效 活血祛瘀,通络散结。主治 跌仆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亦可用治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

  • 论中医之肾

    肾脏之识众所周知,中医学的脏腑并非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一个器官和功能的集合群,相关概念也因而呈现虚实相兼、过于抽象,且只有放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才能准确理解。在脏腑学说中,肾具有四个功能:一是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二是主水;三是主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