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温肾固摄治遗尿

温肾固摄治遗尿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小便自遗,反复出现的一种儿科病证。其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或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也有单纯功能失调引起的。偶然因为疲劳或睡前饮水过多而致者,属于正常现象,不作病态。

针灸治疗 基本原则是温肾固涩。主穴取中极、关元、三阴交。兼有一夜数次遗尿,小便清长,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畏寒者加命门、太溪;兼精神不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加肺俞、脾俞、足三里。毫针刺,可加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其中关元、中极针感须下传至阴部,下肢穴位针感要向上放散,效果较好。

按:中极可调整膀胱气化功能;关元、三阴交相配,能振奋全身气机而通肝、脾、肾三经经气。《席弘赋》云:“小便不禁关元好”。《聚英·杂病歌》曰:“遗尿神门鱼际穴,太冲大敦及关元”。因为遗尿患者每多梦境,神门、鱼际清心肺以宁心神,关元与大敦、太冲,远近皆作用于下腹,是上中下三部同治之法,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敷神阙穴法 药用麻黄2份,益智仁1份,肉桂l份,共研细末,置瓷瓶或玻璃器皿盛贮。每次取药末3g,以少量食醋调成饼状,敷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36小时后取下,间隔6~12小时再以上药填脐。敷3次后改为每周填脐1次,继用2次,以巩固疗效。

按:麻黄宣利肺气,调畅三焦;益智仁、肉桂益肾助阳,助膀胱气化;脐孔为人身之命蒂,又与十二经脉相连,三药敷脐,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又有穴位刺激作用,能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起到宣肺气、补肾气而固小便作用,诚有良益。

指针弹拨四缝穴 四缝穴位于双手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术者用手拇指甲之中峰,置于四缝穴上,适当用力按压至筋骨部,进行由外向内,反复弹拨。术者指下即有滚动与“卡叉”感觉。其顺序是:始于食指至小指,连续弹拨40~50次,以局部皮肤呈红晕为佳。每日1次。病情重者每日作2次,连作6日为1疗程,休息1天再续。病情轻者常在1疗程内治愈,重者亦在2~3个疗程内出现理想的效果。

按:针刺治疗遗尿的疗效,与调整睡眠深度有关,故应注重调整睡眠状态。经针刺治疗后,症状好转,夜间总尿量减少,尿比重增加。有人选针刺人中穴治遗尿,效果也不错,其原因是人中穴可能使小儿睡眠深度变浅。

尿床的患儿,夜间应按时唤醒排尿;鼓励患儿消除紧张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遗尿,针灸效果不好,应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再进行恰当治疗。(王维恒)

猜你喜欢

  • 原发性肝癌分型治疗

    (1)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消积。处方:柴胡、黄芩、白芍、郁金、桃仁、?虫、白术、大黄、由三七(先煎)各10克,莪术15克,半枝莲、鳖甲(先煎)各30克。加减:有尿赤便秘等热象加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龙葵;伴苔腻、脉弦滑或濡,胸闷恶

  • 临床上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主症:胸腹痞满,食后胀闷更甚,易怒易躁、胃纳差、呃逆、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两胁胀痛或刺痛,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胸闷腹胀,纳呆乏力。舌淡红或

  • 肝癌会传染吗?

    乙肝患者是否多数要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肝炎病人如何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经专家研究表明,诱发肝癌的因素有:肝炎病毒感染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酗酒、吸烟、亚硝胺、微量元素失调以及遗传,人体内的肝脏细胞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失去正常调控,

  • 肝癌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

    肝癌会传染吗 患肝癌的途径,大家应该知道肝部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吧,可是最近几年来肝癌非常盛行,就小编周围的人,就有好几个患乙肝的,听说乙肝具有传染性,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跟肝癌患者接触。肝癌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1、避免暴晒医学界已经肯定了紫外线过

  • 这样胃痛是肝癌要注意

    52岁的何先生喜欢喝酒,去年开始感觉心窝下方隐隐作痛,以为是胃出了问题,于是买了胃药吃。最近,何先生胃口越来越差,还摸到腹部上方有一包块。后来到医院一查,居然是巨块型肝癌。何先生提到,他年轻时曾经查出乙肝和黄疸型肝炎,但感觉身体并无不适,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