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西药合用的几种模式(四)

中西药合用的几种模式(四)

四、用中医理认指导用西药——西药中化

所谓西药中药化就是给西药赋以中药化的基本内容,即归纳总结出它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功效、禁忌等,在中医药辨证施治等理论指导下供中医临床使用。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同一物质可以有多同的属性,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它,把握它。药物也是如此。尽管我们可以从中医和西医两种理论体系去认识它并赋以不同的特征。中药虽然以天然产物为主,但也有不少的人工制成品,如芒硝、龙齿等;西药虽然以人工合成品为主,但也有不少天然产物,如利血平、长春新碱、西地兰等。

西药中药化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不论是古代的乳香、没药,还是近代的西洋参,现代的水飞蓟都是来自国外,传入我国后经按中医药理论进行临床研究,使之具备了中药的基本内容,确定了它们的药物性能、功效、主治、配伍等。

临床上不少观察表明:抗菌素类、磺胺类药物一般性多寒凉,味多苦,多具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感染火热毒邪所致的病证;阿托品类药硪性多温燥,多具燥湿敛、解痉止痛之功,适用于性偏凉的内脏痉挛性疼痛、腹泻稀水样便、盗汗等;维生素B族、助消化药多具健脾养胃、调现气机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或中焦气机逆辞职所致病证;解热镇痛药有发表之功,适用于表证;利尿药有渗利水湿之功,适用于水湿内停之证,等等。西药中化还表现在运用中医的治疗原则,整体观念,指导运用西药。如肿瘤病人的扶正与祛邪,出血病人的止血与化瘀等,都是中西药物运用值得发挥的长处。

西药中药化的研究可以从不遇程度上解决中医药学乃至整个医药学领域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另一途径。现代西药具有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和术语的生物活性表述,且大部分所含化合物成分结构清楚,那么就可研究归纳中药基本内容的共同物质基础,通过西药中药化的研究而实现中药学的现代化。

西药变成中药的标志,就是西药具备中药的基本内容。如能明确西药的寒性、热性,而寒性、热性又与机体的寒证热证相应对照,可进一步使寒证热证得以用现代科学的指标和术语表达。而中西药的联合运用也就更加充满生命力。

猜你喜欢

  • 《伤寒论》一方二法初探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原文,总有不同的收获。而今整理其注解《伤寒论》的原文时,引起笔者深思的是论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对此一读而过,未引为重视。但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

  • 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

  • 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