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常反复发作,病情多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饮食失调、气候变化等情况下发作;常伴左下腹胀痛、隐痛或痉挛痛,多在排便后减轻,呈疼痛-排便-缓解的规律;经常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但无脓血便;可伴腹胀、纳呆、呕恶、心烦、焦虑、失眠等消化不良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体检多无阳性体征,或仅有左下腹轻度压痛,也可扪及鼓起的肠管。

本病一般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即腹泻与便秘交替型)三型,但也有观点认为应在上述三型基础上增加腹痛型。本病属中医“肠郁”、“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近10年来,笔者将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脾肾阳虚、阴虚肠燥、肠道瘀滞等六型施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肝郁脾虚型:症见轻度抑郁,腹痛腹泻,肠鸣,泻后痛减,胸闷脘痞,心烦易怒,嗳气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治宜疏肝健脾止泻。方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药用炒白芍、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炒防风、柴胡、香附等。

寒热错杂型:症见腹痛,肠鸣,腹泻,大便不爽,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烦闷纳呆,脘腹喜暖,舌淡红,苔黄或白腻,脉弦。治宜平调寒热,除湿止泻。方用乌梅丸加减,药用乌梅、细辛、炮附子、干姜、桂枝、党参、黄连、黄柏、当归、川椒等。

脾胃虚弱型:症见大便稀溏、水谷不化、脘腹闷痛、肠鸣腹泻、纳呆脘痞、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治宜健脾益气,渗湿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莲子、薏苡仁、砂仁、大枣、炒扁豆等。

脾肾阳虚型:症见久泻不愈,腹痛隐隐,肠鸣腹胀,大便稀溏,形寒肢冷,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弱。治宜温补脾肾,固肠止泻。方用自拟愈肠煎,药用炒石榴皮、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煨柯子、炙米壳、吴茱萸、大枣、附子、干姜、茯苓、薏苡仁、赤石脂、禹余粮、杜仲、锁阳等。

阴虚肠燥型:症见大便数日一行,硬结难以排解,左少腹可扪及触痛明显的条索状包块,伴五心烦热,口苦咽干,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增水行舟,润肠通便。方用增液汤合五仁丸加减,药用元参、生地黄、麦冬、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火麻仁、郁李仁、川朴、槟榔等。

肠道瘀滞型:证见大便溏薄或便秘,左少腹疼痛难解,并可扪及触痛明显的条索状包块,伴腹胀嗳气,食少纳呆,舌暗红或黯淡,或有瘀点瘀斑,黄苔或白腻苔,脉弦涩或细涩。治宜和中缓急,活血化瘀。方用少腹逐瘀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药用小茴香、干姜、元胡、没药、川芎、官桂、牡丹皮、赤芍、蒲黄、三七、当归、白芍、炙甘草、枳壳、鸡内金等。偏热者,去干姜、官桂,加黄柏、黄连;偏寒者,去赤芍、牡丹皮,加炮附子、乌药等。(伏新顺 )

猜你喜欢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如何调理?

    他来找到我的时候,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重度的乏力,整个人特别没有精神头,我躺那儿或者是我坐那一会儿我就能睡着,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统的症状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胀,有的时候会是胃疼,反酸,烧心,打饱嗝,感觉口干口苦,口里边有异味儿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如何调理?

    我们中医概括为这种叫里急后重,然后,吃东西也不容易消化,总感觉容易打嗝,口里边总是有这种酸腐的气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但是颜色是淡暗的,苔黄白而腻,脉沉缓无力。就是这样一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重,那么今天我通过这则案

  • 甲状腺结节怎么保守治疗?

    她平时的一些临床表现,整个人体质偏于消瘦,但是体力没有什么问题,脖子这一块,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就是感觉消化功能不好,总感觉胃部胀满不舒服,不爱消化,稍微吃点凉东西,有可能就造成胃脘部的一个疼痛,甚至有一些打嗝,嗳气的这种表现。平时大便秘结,

  • 腺结节 增生,胀痛刺痛,中医教你调理

    这是一位中年的女性患者,他患有这种乳腺的结节已经很多年了,那么在几年前呢,他通过手术的一个办法切除了乳腺的结节,因为这种乳腺结节是多发的,所以说没有办法完全的清除,现在这种乳腺结节又长大了,医生告诉她又该手术了,她就不想手术,她现在的表现倒

  • 胃胀、鼻塞,肺胃湿热之症

    这位患者是一位男性的患者,来的时候告诉我,他有鼻窦炎,鼻塞,流黄浓浊涕,这是鼻窦炎典型的表现,有的时候严重,鼻塞了,严重的时候影响睡眠,甚至说头晕脑胀的。流这种黄色的鼻涕,那平时,他还有胃病,说有慢性非萎缩性的胃炎,平时的表现,就是上腹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