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孔子

孔子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历代统治者尊为“圣人”。在战乱的年代,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岁月,能享寿73岁高龄,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科学的养生之道。

一、饮食保健

人以食为天,孔子十分注重饮食对健康与养生的作用。他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乡党》)用现代的语言来说,饮食要精心制作,不能食用变味变臭变腐鱼肉,也不能食用色泽、气味不佳或烹饪不当的食物和不当时令的果瓜。而且提出了每餐都要宜量加点姜。孔子在文中十分具体阐述了“病从口入”的道理。同时,他还强调“食不语,寝不言”的卫生习惯,孔子十分明白“食不语”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既有助于食物消化,又可以预防进食过程中呛食等意外;“寝不言观可避免睡前过于兴奋,难以入眠。

二、谨慎服药

人食五谷,难免有这样那样不适与疾病,于是免不了要看医生,要吃药。孔子对药物使用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在《论语》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季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很明显由于孔子患病了,季康送药给他服用,孔子虽然非常感谢季康,但终因对所赠之药不熟悉、不了解,没有轻易随便服用,免除了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三、调节情志

孔子十分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完美,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所以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的说法,让山山水水来调节人的情志,使人的心胸开阔,情操高尚。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知者、仁者。玩水时,感慨地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登山时,胸臆直抒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下》),据说至今泰山顶上还留有孔子登临处的遗迹。同时,孔子还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喜欢弹奏乐器和唱歌,以怡愫悦性,据载“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孔子离开我们时代非常遥远了,但是他的养生之道们值得令人借鉴。尤其是他的长寿经验:“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有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有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有得。”当令世人铭记。

(村夫)

猜你喜欢

  •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参芪地黄汤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

  • 痔疮急性发作试试放血疗法

    痔疮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好食肥甘厚腻或煎炒燥热之物,以致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长期积聚大肠;或因嗜酒成瘾,湿热下注,蕴聚肛门,致使经脉壅阻,筋脉驰纵,从而形成痔疮,反复发作。患者多辨证为实证、热证。刺络放血疗法就是针对实证、热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