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辨清阴阳是治病之本

辨清阴阳是治病之本

李福海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医院

2007年开始,我跟随国医大师路志正学习,充分感受到了大医的诊病理念,通过学习,自己对老师的治学思想有了初步了解,临床诊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一年后我参加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这得益于路老的点拨。为了进一步学习路老的学术思想,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安排的研修任务,从2009年开始,我又开始跟路老学习,现将学习中自己的点滴体悟记录下来,供同道讨论。

张某,女,60岁。全身浮肿,蛋白尿多年,腰膝酸痛怕冷、面色少华,舌胖、质暗红,苔少,脉弦细滑。我问过诊后(路老看病前要先经我们问诊写病历),心想本病似属肾阳虚衰,水失气化所致,应温阳利水为主,使用桂附类药物。路老看过病人,对我们说“看他舌苔甚少,当属阴亏之象”处方:五爪龙30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黄精12克,山药15克,玉竹10克,丹参15克,炒麦冬12克,制首乌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5克,炒菟丝子15克,芡实18克,川怀牛膝15克。另加服杞菊地黄丸。

看过路老方子后,我就想,方中用了滋补肾阴和填精之品,以调整蛋白漏出过多之偏,还有温阳利水健脾固精之药,以调整水液代谢失常,防止阴精进一步丢失,其中补阴药明显多于补阳药,此乃阴阳互根之道。

世间万物,皆分阴阳,二者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还能相互转化,自然界如此,社会如此,人体也如此。能掌握人体阴阳之道,就能明白中医治病的道理。所以《黄帝内经》用了大量篇幅,阐述了阴阳学说,如《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记得在上大学时,我的内科老师在讲课前给我们先说了一句话,“今后你们谁能把阴阳分清,就快学好中医了”,当时听了很不以为然,后来到了临床后,遇到疑难病,辨证困难时,就越来越理解老师这句话的含义了。

过去,中医将人体分成若干体质,有阴虚型、阳虚型等等,但具体到某个人讲,没有一个具体标准,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还可相互转化,是其常道,所以有许多人往往是几种体质相结合,这就给我们辨证增加了难度。在治疗疾病时,更应该掌握好阴阳之道。自然界中,春夏阳气旺,也有天气阴霾之际,秋冬阴气盛,亦有阳光普照之时,且阴阳二气旺到一定程度,就预示着另一方增长的开始。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太极图,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何将阴阳之道运用到人体,驾驭其平衡之术,确为医之王道。

就这一位病人讲,浮肿、腰酸怕冷,确为阳虚之侯,但细观其舌脉,又有明显的阴亏之象,说明病始于阳虚,日久累及于阴,所谓“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由于阳虚,卫外不固,使阴精不能内守,至阴阳两虚。路老最终以舌脉为依据,参考症状表现,制定了治疗方向,这体现了两方面意义:1.古人讲,“证有假而脉无假,脉有疑似而舌苔存真”,说明舌苔望诊最具客观性;2.在阴阳偏颇症候疑似之时,可阴阳双调,把握平衡,所谓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正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言,“善补阳者,须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善补阴者,须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至于调补阴阳药物搭配量之多少、味之多寡,就要看医生临证掌握了,其中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猜你喜欢

  • 肥胖的危害

    一,糖尿病肥胖引起的最常见的是糖代谢异常。体重增加后,脂肪含量增加,胰岛功能相应下降,胰岛素降糖能力下降。因此,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补偿这种能力的下降。临床上称这种状态为胰岛素抵抗。当身体的补偿功能不足以弥补这种胰岛素功能下降时,就会引

  • 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

    扁豆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其营养价值和饮食价值很高,适量的饮食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但扁豆花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1.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从扁豆花的性味归经来看,其性寒甘,可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中暑、

  • 生姜的价值

    姜,也被称为生姜,姜,有独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可以使各种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几片姜或放一点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话说:米饭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

  •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食用枸杞需注意事项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