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警惕头孢唑啉致幼儿肾损害

警惕头孢唑啉致幼儿肾损害

头孢唑啉为第1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抗菌谱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菌株)、肺炎球菌、溶血性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梭形芽胞杆菌、奈瑟菌以及流感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本药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毒副作用较小,但是近年来发现有致幼儿肾损害作用。

昆明市儿童医院熊雁等收治7例肾损害患儿,都是由于使用头孢唑啉针剂引起的。在7例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支气管炎3例,均给予头孢唑啉100毫克·(千克·天)-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静滴,滴后12~24小时出现肾损害。其中1例1天前肌注两次林可霉素,2天后,出现无尿、颜面浮肿、精神萎靡、发热、呕吐、每天腹泻7~8次、烦躁不安、尿蛋白(++)、尿红细胞(+++)、尿透明管型(++)、血BUN22.4毫摩尔·升-1(正常值1.8值~6.4毫摩尔·升-1)、血Cr376微摩尔·升-1(正常值32~40微摩尔·升-1)。该患儿用药前无血尿、浮肿、高血压,无尿频、少尿,无肾病病史。后来这例患儿发展成急性肾衰竭,立即停用头孢唑啉对症积极治疗26天后,肾功能恢复正常。

头孢唑啉具有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坏死导致间质性肾炎,加之患儿原发疾病,呕吐、腹泻、发热、感染使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肾血流量减少,使肾脏加重损害。所以,在使用头孢唑啉针剂时,临床医生须谨慎用药,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按药典规定的剂量用药,避免高浓度大剂量1次给药,即儿童用量为30~50毫克·(千克·天)-1,重症可增至100毫克·(千克·天)-1,应分2~3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静滴;头孢唑啉宜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及软组织感染,没有继发感染指证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应首选头孢唑啉;应避免伍用肾毒性药物,用药前应询问近期用药史,如林可霉素具有肾功能损害作用,可导致少尿或蛋白尿,还可以引起低血压,腹泻、呕吐,因此肾衰患儿在上述不良反应存在的情况下再继续用头孢唑啉将导致肾毒性增加,从而诱发肾衰,临床应警惕;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疗程超过3天者,应注意检查尿常规,一旦发现镜下血尿或者尿常规异常者,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避免加重肾损害。

猜你喜欢

  • 三甲散治肝硬化腹水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膀胱咳验案一则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小儿心力衰竭诊疗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明辨虚实治寒热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血府逐瘀汤治夜间烦热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