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如何看痰辨病

如何看痰辨病

在门诊,病人经常询问这样一些问题:痰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用肉眼观察自己的痰液来寻找诊断疾病的线索?为什么从干咳演变成湿咳后必须先化痰再止咳?健康人平常时无痰或仅有少量痰。痰液的主要来源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通过咳痰可以将呼吸道过多的分泌物以及吸进的异物和致病菌排除出来,对呼吸系统起保护作用。健康的人一般只有少量痰或不咳痰,倘若大量地长期地咳痰那就表明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

咳痰的原因主要有:

当呼吸道受到感染或呼吸系统遭到物理(如异物刺激)、化学(如刺激性气体或粉尘、烟尘等)、过敏、病原菌等侵犯而发生病变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会大量增加,形成多而稀的痰液。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痰液则变得黏稠。痰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乃至哮喘,并可加重感染,影响正常呼吸功能。如果痰液黏稠或形成痰栓,会阻塞呼吸道甚至发生窒息等危险。

通过观察新鲜的痰液,可以进行疾病诊断:

在咳痰初期,一般只有白色黏液性痰,可能出现稀薄较少的无色黏液,也可能是黏度较稠不宜咳出的浅白色透明黏液,常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随咳嗽的加重,痰液会逐渐变浓,成为黏脓性痰,外观多呈淡黄色块状,由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肺部混合感染、肺结核等疾病引起,也见于急、慢性咽炎或化脓性扁桃体炎。

当病情进一步加重,则会出现黄脓性痰,外观多为黄绿色黏稠的块状或不透明的脓汁状,此时就可能患上了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合并严重感染等病症。

如果只处在干咳期,选用合适的止咳药物即可,一旦咳嗽时出现多痰或痰液黏稠的现象,应选择祛痰或化痰的止咳药。因为,如果痰液潴留在体内,不仅会使病原体在呼吸道内生长繁殖,加重炎症,甚至还会阻塞支气管,发生缺氧、呼吸困难等情况。一旦过了理想的用药治疗时期,再进行治疗相对就比较困难了。

小贴士:咳痰的正确方法

不要在痰液刺激气道咽喉时被动地将痰咳出,咳痰要主动一些。先用鼻深吸气,然后放松用嘴呼气,重复1~2次,再深吸气,在吸气末收缩腹部用力咳嗽。同时为使咳嗽更加有效,可以喝一杯热水,湿化痰液,因为充足的水分可以使痰液变稀,从而更易咳出。

猜你喜欢

  • 拉肚子减肥有用吗

    拉肚子是可以减肥的,但是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减肥方法,它减掉的不是脂肪,而是身体里的水分,对身体的危害较大。长期腹泻是吃进去的食物营养和水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吸收就排出体外,容易导致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导致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果腹泻

  • 四种食物越吃湿气越重

    一、含糖多的食物。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二、生冷的食物。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三、油腻的食物。煎炸烧烤食

  • 熬中药前先泡药材

    需要煎熬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先泡10到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从而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药效降低。

  • 劳怯症是什么

    很多学中医的可能知道中医有个病名叫虚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专门有个血痹虚劳病,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回去翻一翻,虚劳就是身体很虚,常年的虚亏,五脏都虚,叫虚劳。这个劳不是指的劳动,不是指的累,而是指的身体很弱的情况下,中医叫虚劳病。那这个“怯”呢

  • 脾胃不好怎样调理效果最好

    第一怕,怕你不运动,缺乏运动几乎是现代社会打工人的一种常态问题,那么脾虚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我们脾在中医上来说,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那么我们的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运动。第二怕,怕你太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