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休克

休克

【概述】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适应不全,致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有效血灌注量不足而产生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收缩压降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身无力,四肢湿冷,皮肤潮红、苍白或紫绀,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死亡。因此,及早有效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识。

针灸防治休克,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见诸报道。通过50多年的反复验证,发现针灸具有下列作用特点:(1)针灸可使血压在4min~30min内逐渐上升;(2)针灸升压的快慢与原血压水平有关,原来血压愈低,上升需时愈短,收缩压变化愈明显。若不伴内脏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疗效维持时间较长;(3)升压药物无效时,针灸仍可使之升压,两者且有协同作用;(4)针刺升压时,可使心搏量增加,呼吸加强,尿量增多,血糖升高等。另外,动物实验也表明,针灸或穴位注射等法。可以预防休克发生,并能使不同类型休克动物的呼吸、心血管功能趋向于稳定。如针刺猫或犬的“人中”穴,通电刺激20min,然后放血,发现针刺组须比对照组放出较多的血液,才能达到预定的低血压水平,进入休克状态。另外,针刺或穴位注射后,在放出同样数量的血液时,其血压下降程度明显的比对照组为小,放血停止后,血压回升亦快。总之,针灸防治各类休克的疗效比较满意,目前的平均有效率已在85%以上。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截至目前尚不能认为针灸可以完全代替其他措施。因此,根据不同情况,特别是出现脉压很低、四肢冰冷、皮肤苍白、尿量少等,表明微循环和组织灌注情况不佳,应迅速改用其他中西医疗法。

方法:

- 体针 -

取 穴:

常用穴:素髎、内关、涌泉。

备用穴:水沟、足三里、十宣、百会、合谷。

操 作:

一般仅取主穴,如用之收缩压仍不能达80mmHg,可适当加配穴位。应用中等强度的平补平泻手法。素髎穴从鼻尖端斜向上刺入,深0.5寸~l寸,持续运针30min;其他穴位可连续捻转提插3min~5min,稍作间歇继续运针,直至血压回升,留针lh~12h,视血压稳定,症情改善后去针。留针期间宜间断予以运针。

效 果:

针灸防治休克的疗效判断标准为:(l)显效:半小时内收缩压上升至80mmHg以上,且12h内一直保持稳定,或者全身情况改善,血压在1~2h内上升至80mmHg以上;(2)有效:全身情况及血压有改善,但血压在2h以内仍未能上升至80mmHg者;(3)无效:全身情况及血压无改善。

以针刺法治疗514例,平均有效率为88.6%~93.3%。

注意事项:

(1)本法适用于各类休克防治,以休克的早期阶段为好。

(2)休克临床各科严重疾病的并发症,针灸只是预防休克的一个措施。因此,在针灸治疗休克的同时,必须全力找出休克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或针对病因治疗。

(3)治疗时尽可能少搬动病人。松开病人衣服、让病人平卧,严重休克者,头部宜适当放低。

- 艾灸 -

取 穴:

常用穴:百会、关元。

备用穴:膻中、气海。

操 作:

先灸关元,效不佳再加取配穴。先取百会,以艾卷作雀啄法薰灸,离穴区距离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不计时间(一般15~30min),效不显时,再灸关元,温和艾法,以感到穴区温热而无烧灼感为度。至汗出脉动为度。亦可以先针刺,施平补平泻之法2~3min后取针,再施灸。如停灸后血压下降,可以反复施灸。

效 果:

以上法防治67例,有效率为67.6%~73%。

注意事项:

(1)艾灸法对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效果较好。

(2)针对休克病因进行处理及作一般抗休克治疗以配合针灸,如低血容量性休克,适当补充血量,感染性休克抗感染。

- 穴位注射 -

取 穴:

常用穴:水沟、复溜、太溪。

操 作:

药液:0.5%普鲁卡因注射液。

以5号齿科长针头刺至一定深度,施捻转提插手法,使之有明显的得气感,然后推入药物,能引出传导针感为佳。每穴2ml~4ml。总量不超过8ml~10ml。

效 果:

以本法防治26例,结果有效21例,有效率为80.8%。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休克早期,此时患者表现为神志清醒,但烦躁不安,出冷汗,心跳加快,脉搏尚有力,收缩压偏低或接近正常(一般在80mmHg 以上)。

(2)本法观察例数不多,其确切的防治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实践。

- 耳针 -

取 穴:

常用穴:肾上腺、皮质下、升压点、心。

备用穴:神门、肺、交感、肝。

升压点位置:屏间切迹之正下方。

操 作:

以常用穴为主,每次仅取l~2穴,效不明显时再酌加备用穴。常规消毒后,用毫针直刺至耳软骨中部,针感为针刺样痛或胀痛,以中度捻力迅速捻转2min,频率为50次/分,然后接上电针仪行连续刺激,适当调节其频率与强度,直至升压满意为止。

效 果:

用上法治疗50例,有效48例,有效率为96.0%。

注意事项:

(1)耳针亦主要用于防治早期休克病人。

(2)耳针比较适合于预防针麻病人术中休克,因其取用耳部,不致影响手术操作。

- 指压 -

取 穴:

常用穴:内关、少商、合谷、足三里、水沟。

操 作:

上穴均取,双侧同用。反复指压各穴,手法要求中强以上刺激量,直至病人脸色由青紫或青灰,转变成白色,大汗淋漓,口中呼出大气明显呼吸时,方可逐渐减轻,最后轻揉各个穴位(除少商穴)。一般只指压治疗1次。

效 果:

共观察因药物和物理因素等造成的过敏性休克患者50例,结果全部有效。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应在指压同时,给予适量的抗过敏剂等,另如输液纠正酸中毒等,因为严重的酸中毒可影响针刺升压效果。

(2)注意人中穴按压不能太重太久,最多4次,因此处肌肉少,易引起瘀血,影响恢复。

猜你喜欢

  • 孕妇能吃白芥子么?

    有些妇女怀孕之后,害怕流产而要吃一些保胎药物,或者为了让胎儿发育良好而吃一些药物,殊不知这都是有害的。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功能温肺豁痰,消肿止痛。主治咳嗽痰多气急,胸胁痰涎停留,外疡流注阴疽。白芥子泥可外敷能除肿毒,对寒痰哮喘、胸

  • 白芥子炒后功效都有哪些呢?

    中风这种疾病一般都是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别看它叫中风,但是实际上和我们理解的被风吹到没有多大的关系,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出现中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语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使用白芥子这种药材来治疗中风失语了,效果非常不错,那么到底白芥子炒后功效

  • 中药煅瓦楞子的功效是什么呢?

    胃溃疡这种疾病现在是非常高发的,当我们患上了这种疾病之后,患者就会感觉非常的痛苦,而且经常会出现胃痛的情况,尤其是在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感觉就会加重,所以治疗刻不容缓,而中药材煅瓦楞子就有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并且效果不错,那么中药煅瓦楞

  • 生瓦楞子可与贝母同用吗

    瓦楞子说白了就是一些蚶类动物的壳,长得很像我们经常在海边看到的小贝壳,别看其小小的其貌不扬,可是作用大了去呢,有治疗胃痛和祛痰的功效;我们知道很多中药材都是搭配使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那么问题来了,生瓦楞子可与贝母同用吗?瓦

  • 你觉得白果和开心果一样吗?

    说起开心果我想很多朋友都认识,但是白果相信有些朋友不一定能认出来,开心果跟白果除了长相有点相似外,它们是没有任何联系的,要想把开心果跟白果很好的区分开来,就要它们的功效、食用注意事项、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了解;白果和开心果一样吗?下面就跟着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