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心痹

心痹

疾病概述

心痹是指以心胸憋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心痛彻背,如锥刺心。

心痹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指出其发病机理是“脉不通”。在《灵柩·厥病篇》里就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载,这里的“真心痛”,指的就是心痹的危重证候,倘若治疗不当,或久病失治,则予后不良,到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中,又有进一步论述,对本证的证治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指出主证是“心痛彻背”,命名“胸痹”,并提出了“瓜萎薤白半夏汤”“瓜萎薤白桂枝汤”等治疗方剂。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记载较欧州早2000余年。直至清朝中期,在世界医学史上仍处于先行地位。

病因病理

(一)外邪内侵

祖国医学认为六淫之邪皆可内侵,致发本病,但其中与本病关系较大的是寒、湿、火三气。它们都可能造成气血运行的障碍。关于寒,《素问·举痛论篇》说“寒气入经而稽迟,脉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后世医生也有“大寒触犯心君”之说。对于湿,一般多与寒邪相结,诱发心痹。至于火,主要指“壮火食气”即热盛导致的气虚心阳衰败。

(二)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或精神紧张,致肝郁气滞,进而气滞血瘀,血瘀则脉不通而发本病。《古今医鉴》说:“素有顽痰死血,或因恼怒气滞……”都是诱发本病的因素。

(三)饮食不节

素嗜肥甘厚味之品,或饮酒成癖,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浊内生,上犯胸中,阻遏胸阳,气机失畅,发为心痹。《儒门事亲》提到“夫高梁之人……酒食所伤,胀闷痞膈,酢心”。

(四)脏腑失调

祖国医学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脏腑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平衡协调关系,这种关系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发生疾病,与本病相关性最大的是肝、脾、肾三脏的虚损,而肾尤为关键环节。生理情况下,肾水上升以滋心阴,心火下降以壮肾阳,水火相济,阴阳平衡,身体机能正常。若心肾阳虚,不能温煦中土,脾失健运,水浊停滞,浊气归心可发本病;若水浊停滞不行,久而化热,消灼以成痰浊,阻于脉道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心痹。若心肾阴虚,使肝木失养,则相火偏亢,灼烁津液而成痰浊,阻塞心脉,亦发心痹。

综上所述,心痹是一个本虚标实性疾病,可用不足与不通概括之。不足即是本虚,是以肾阴阳失衡为主导的平衡协调关系的;不通即是在肾虚的基础上,由各种病理因素引起的气滞血瘀,进而造成气血运行的障碍,构成临床上的一些实症表现。所以以治疗上,以不足和不通,即一虚一实的辩证关系进行妥善的辩证论治。

诊断和鉴别

辩证论治

(一)阴虚阳亢

主证:头晕头痛,目胀干涩,心悸烦闷,失眠多梦,急躁易怒,每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或加重,甚者出现心痛。舌红少津、苔薄,脉弦细。

辩证:多素体阴虚或久病耗阴,致阴虚于下而阳亢于上,亦可致心火独亢“上冒巅顶”故头晕,头痛,目胀。阴虚肝木失养,相火妄动,故急躁易怒,阴虚神不守舍,故心悸烦闷,失眠多梦。烦劳易耗阴,恼怒引起相火,火灼阴枯,加重阴虚,故使病情加重,阴血虚,心脉失养,致发心痛,舌红少津,脉弦细均为阴虚阳亢之象。

治法:滋养心肾,平肝潜阳

方药:一贯煎、天麻勾藤饮化裁

首乌,生地、夏枯草,菊花,元参,桑寄生,牛夕,丹参,勾藤,珍珠母等。

(二)气阴两虚

主证:时发心痛,郁闷气短,心悸易惊,自汗畏寒,时而五心烦热,少寐多梦,易梦中惊醒,口干少饮,舌红苔薄少津,脉弦细或沉细无力。

辩证: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所累,导致气阴两虚,气虚则气短自汗,时有畏寒;阴虚则五心烦热而盗汗,口干。心失所养,神不守舍,少寐多梦,易梦中惊醒。气阴两虚最易导致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则经脉痹阻而发心痛。舌脉表现乃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通脉宣痹。

方药;生脉散加味

党参,麦冬,五味子,黄精,枸杞子,川芎,丹参,当归,赤芍,木香,三七粉等。

(三)气滞血瘀

主证:多见于善感易怒,性情多变之人,常情志异常而诱发。情志抑郁则气滞不舒,气滞日久则血流不畅,心脉痹阻,而发心痛。气滞致心气不畅故见心悸气短,心烦不安,胸部郁闷心气不足之症,气滞血瘀,故时发刺痛,舌质暗紫有瘀斑,瘀点,脉沉弦等。

治法:行气活血,通脉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化裁

当归,赤芍,红药,桃仁,川芎,降香,瓜蒌,元胡,三七等。

(四)胸阳不振,痰湿内阻

主证:胸脘满闷,善太息,心性少寐,时发胸痛,四肢困重,食欲不振,口淡无味,每因劳动及饱餐后症状加重,舌胖苔白腻,脉象濡滑。

辩证:多见于脾胃素虚之人。因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脾阳不足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产生痰浊,故四肢困重,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舌胖苔白腻,脉濡滑。痰浊为阴邪,阻遏胸阳,故胸脘满闷,善太息。心居胸中,心阳痹阻则心脉不畅,故时发胸痛。心胸不畅,血不养心,神无所附,则心悸少寐。劳动及饱餐后加重心脾之负担,故症状每每加重。

治法:通阳宣痹,豁痰宽胸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

瓜蒌,薤白,半夏,桂枝,郁金,丹参,赤芍,川芎,降香,菖蒲、三七等。

(五)阴竭阳脱

主证;神色大衰,烦躁不安,精神恍惚,甚至朦胧,四肢不温,津津汗出,身潮如油,气息短促,心痛不止,舌质红绛,少津唇燥,舌苔厚或剥,脉象细数或沉迟欲绝,或涩而结代。

辩证:多因久病不愈而又突然暴发。多系在阴阳之气逐渐耗竭的基础上,加之暴发因素的袭击,动摇根本,致使真阳虚损于上,失去阴阳互根、平衡的关系。虚阳上扰神明,见烦燥不安,或神脱,阴不剑阳,气脱于上则气息短促。阳脱,卫阳不固则汗出如油。阳不温煦四末,则四肢不温。阴阳分离则脉沉涩,甚至散乱。舌剥少津为土气绝,后天之本将竭。

治法:回阳固脱,兼敛真阴

方药:四逆汤合生脉散化裁

附子,干姜,力参,五味子、炙甘草,丹参,黄精等。

猜你喜欢

  • 根据体质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健脾除湿两味药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

  • 颈肩酸痛该怎么治疗?

    由于我们长期低头或者伏案工作,造成的这个颈部肌肉劳损就会引起颈肩酸痛的症状,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确诊是颈部肌肉劳损而造成的颈肩酸痛,治疗起来也非常的简单,这个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首先准备个热水袋,热水袋也充满热水之后啊,裹上毛巾,我

  • 前列腺钙化严重不严重,需不需要治疗?

    前列腺钙化呢,是前列腺炎性分泌物以及上皮细胞等凝结聚集于线管,长期以后形成了一种微小的钙化病灶,通过B超检查能够发现,那么这种病很常见,它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很多时候并不伴有症状,所以说也不需要专门的治疗。生活当中尽量的去饮食清淡,减少食盐肉

  • 便秘吃什么好通便

    因为便秘不仅仅有实秘,还有虚秘,特别是慢性顽固性的便秘,很多是气虚阴虚导致的,气虚会出现肠道动力缺乏,气机不畅,而无力将糟粕邪实排除,因为阴虚会出现津液不足,肠道失去濡润,所以说便秘反复难愈,那么气阴两虚是他的根本,泻下药只是暂时缓解了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