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秋补宜食西洋参

秋补宜食西洋参

秋燥为患,人们常感觉到虚烦燥火、食欲不振、口干口渴、鼻腔干燥,而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胃生津,为秋季润肺除燥补益佳品。

西洋参,又名洋参、花旗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主产于美国、法国、加拿大,我国亦有栽培。中医认为,西洋参性苦、微甘而寒,入心、肺、肾经,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之功。《本草从新》言其:“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以此代之。”药理研究表明,洋参主要成分为人参甙类,含挥发油、树脂及18种氨基酸,有镇静大脑作用,对生命中枢有中度的兴奋作用。凡虚烦燥火、咽痛失音、倦怠乏力、咳嗽喘促、胃燥津伤、咽干口渴以及烟酒过多、食欲不振等,皆可选用。

西洋参食法多种多样,秋高气爽,炖上一煲西洋参鸡汤,慢慢品尝,可谓药食相宜,为人间一大快事。现介绍几种服食方法,供选用。

含化法:将无皮西洋参放在饭锅内蒸一下,使其软化,然后用刀将其切为薄片备用,每次口含1片,每天用量2~4克。

冲粉法:将本品研为细粉状,每次5克,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适量浸泡片刻后代茶饮服。

炖法:将原皮西洋参切片,每天2~5克放入瓷碗内,加适量水浸泡3~5小时,再加冰糖适量,将碗密封,放入锅中蒸20~30分钟,早饭前半小时服用。

蒸法:将本品研成细粉状,每次用1个鸡蛋加本品5克拌匀,蒸熟或煎熟后服食。

做菜法:将原皮西洋参切成薄片,做菜汤时每次放入5克共煮,汤、药同食,每日1次。

煮粥法:取大米50克,煮为稀粥,待熟后加入西洋参粉5克,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次,作早餐服食。

泡酒法:取本品30克,加米酒500克,浸泡7日后饮服,每日2次,每次空腹饮20~50毫升。酒尽再续,至味尽后取参咀嚼服食。

进食西洋参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服时不宜饮茶,因茶中含有鞣酸,能与西洋参的有效成分结合使吸收率下降;二是服后不宜吃萝卜,因萝卜是破气的,而西洋参是补气的;三是畏寒肢冷、腹泻、胃有寒湿、舌苔腻浊者不宜选用。(胡献国)

猜你喜欢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痛经药膳方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肝胆同治,重点是疏肝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