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煎服中药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煎服中药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中药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有奏效迅速、制作简便等优点。汤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除要注意煎煮时间、火候、用水量、特殊煎法、温服、冷服、忌口等问题外,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忌用热水煎煮

如果直接用热水煎煮,中药才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药物用凉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后(30分钟左右)再煎,这样有利于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润、溶解、浸出。现在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多是自来水,它既不是天水类(雨雾雪水),也不同于地水类(江湖河水),而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水。为了保证对水的消毒。自来水必须含一定量的余氯,而水质较差的地区,余氯含量更大。氯是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作用。由于凉开水已煮沸过,余氯都已挥发,这就避免了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生水中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提高。所以煎煮中药以凉开水为好。

二、警惕假煮沸现象

煮沸是制备中药汤剂的基本要求,而温度达到100℃是煮沸的标准。但有的药液在远未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了,这是因为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理化现象。如皂甙等化学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产生大量泡沫。汤剂中如配伍有紫菀、款冬花、远志、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它们在煎煮过程中也易产生此种现象。判断药液真正煮沸的标准是温度而不是人们常识里那种产生泡沫的表面现象,未煮沸的药液,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浸出,在临床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在煎煮中应加以注意。

三、合理服法

中药服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必须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服药合理可使体内保持均衡、持续稳定的血药深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现在比较普遍的服法是将头煎、二煎分服。这样做笔者认为不合理,因为头煎药有效成分浓度均较二煎为高,特别是含有易挥发成分和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二煎中其成分含量其微。由于药物含量有差别,直接造成药物血药浓度的起伏,使药物作用忽强忽弱,有碍于疾病的治疗。正确的做法应是将头煎、二煎两次煎液混合后,根据病情分次服用。

猜你喜欢

  • 脾虚湿盛,远离这五点,中医帮你赶走湿气一身轻松!

    在临床上现在这个湿气重的病人啊,还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湿气呢,也有很多种情况,比如说湿气蕴结在肝胆的,那么有的呢,就是湿气蕴结在皮肤的啊,像湿疹等,还有一些呢,就是在经络里,比方说关节炎呐,风湿这一类的,那么在脾胃呢,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今天啊

  • 胃息肉与肠息肉常见于哪些人群?中医教你如何预防

    那么现在这种息肉的病人特别多啊,比方说常见的胃息肉,肠息肉,还有胆囊息肉。其实息肉呢就是身体上多长出了一块肉,多出来这块肉啊,有一些是有癌变风险的,所以呢,对于一些腺瘤型的,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呢,尤其是哪一类人更容易

  • 三伏天腿还感觉发凉?中医教你调理

    大家好,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这个日子,那么有患者来看诊的时候总是说他是到这个时候还是特别感觉这个脚凉啊,腿凉,特别怕冷,那么今天跟大家再讲一讲,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从中医来说呢,中医说脾主肌肉,肝主筋,那么肾呢主通一

  • 萎缩性胃炎为什么越来越好治了,中医来跟大家说说大实话!

    萎缩性胃炎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也不需要那么多担心。之前说过就是萎缩性胃炎,我们把你监测十年, 20年, 30年,你也没有癌变,也不会癌变,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监测呢,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时候进行一些调理,那么再一个就是饮食生活方式要做一些共同的

  • 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吗?应该怎么调理

    在临床跟患者交流的时候吧,有时候有一些误区,比方说就感觉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一定要把它切掉。其实跟大家说一下,在临床上85%到90%的都属于胃底这个腺体息肉,那么这类胃息肉胃癌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那么所谓的胃息肉啊,一般来说是发生在胃壁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