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文献整理与知识挖掘之力作——《温病大成》

中医文献整理与知识挖掘之力作——《温病大成》

李经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在众多现代编纂的中医药文献中,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教授总主编的《温病大成》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编纂者匠心独具、创意新颖,出色地将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与相关知识的深度发掘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继承整理中医原创优势的学科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

《温病大成》(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08)共分6部(凡7册),计1300余万字,称之为《温病大成》。但和一般以“大成”为名的丛书不同的是,“温病大成”并非简单的古今温病书籍汇集,而是在整理研究历代温病学文献基础上,进而总结具有中医原创优势的温病理论与治疗经验,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瘟疫和不断出现的突发性病毒性传染病中的作用。

近几年来,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不断变异的病毒导致的传染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应对突如其来的病毒性传染病方面,事实证明,中医几千年抗击瘟疫的丰富知识可以有所作为。在这一背景下,《温病大成》以全面整理、研究古今瘟疫文献为主旨,既广罗博采古今温病文献,又理清了自古以来温病学术发展脉络,凸显了中医治疗瘟疫理论的原创优势,在中医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方面可以说独树一帜。

分析该书对几部温病名著的整理,可以看出编纂者的文献研究能力。例如温病学奠基之作《温疫论》,此前已经有多种校点本。《温病大成》编纂者发现其中版本存在问题,于是在全国范围内逐本查阅,查清了其版本系统与源流,从中选择了现存最佳版本进行整理,解决了该书中许多学术文字的谬误。又如现存叶天士《温热论》有两种传本,文字差别比较大,难以互校。整理者考其源流,同时选入《温热论》两种最佳传本,从而避免了穿凿杂糅的弊病。薛生白《湿热论》,即便在清代,其书作者、条文等就留有多个悬案。《温病大成》整理者对该书精心调研,发掘出今存嘉庆孤本,使薛生白《温热论》的许多疑点迎刃而解。以上诸例,足见在重点温病名著整理方面,该书编撰者研究之精深,使全书新见迭出,为温病学说正本清源奠定了基础。

《温病大成》在全面系统整理温病学重要原著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度发掘,并上升到理论探讨与总结,创建了文献整理与知识发掘相结合的研究示范。因此,笔者认为《温病大成》一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纂方法,都有很多值得重视的创新之处。该书的成功,为继承整理中医文献走出一条新路,对中医学继承发扬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 《伤寒论》一方二法初探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原文,总有不同的收获。而今整理其注解《伤寒论》的原文时,引起笔者深思的是论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对此一读而过,未引为重视。但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

  • 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

  • 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