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药材的贮藏保鲜法

中药材的贮藏保鲜法

中药材采收加工后,必须及时进行科学的包装、贮藏,才能保证其药效、质量和价值,否则,若包装贮藏不当,将使其出现虫蛀、霉烂、变质、走油、变味等腐败现象。不仅失去药效,而且服用后还会产生毒副作用。

1、含挥发油类药材的贮藏:如细辛、川芎、白芷、玫瑰花、玳玳花、佛手花、月季花、木香、牛膝等都含挥发油,气味浓郁芳香、色彩鲜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线的影响,将造成变色、走油、变味。为此,此类药材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袋中放少量生石灰、明矾、干燥的锯木屑、谷壳等物并扎紧后贮藏于干燥、通风、避光处。

2、果实、种子类药材的贮藏:如郁李仁、薏苡仁、柏子仁、杏仁、芡实、巴豆、木鳖子巴豆、莲子肉等药材含淀粉、脂肪、糖类、蛋白质等成份。若遇高温则其油外渗、使药材表面出现油斑污点、引起变质、酸败和走味。为此,此类药材不宜贮藏在高温场所,不宜用火烘烤,应放在陶瓷缸、玻璃缸、瓶内或金属桶等容器内贮藏于凉、干燥、避光处。有的则宜先用文火加热炒或用沸水烫氽等消毒灭菌后再装入容器内贮藏。可防虫蛀和霉烂变质。

3、含淀粉类药材的贮藏:如明党参、北沙参、何首乌、大黄、山药(淮山)、葛根、泽泻、贝母等多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成分。为此,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扎紧后放在装有生石灰或明矾、干燥锯木屑、谷壳等物的容器内贮藏。可防虫蛀、变质、霉烂。

4、含糖类药材的贮藏:如白艿、知母、枸杞子、玉竹、黄炳、何首乌、天冬、地黄、党参、玄参等药材,易吸潮而糖化发粘、且不易干燥,致使霉烂变质。因此,类药材首先应充分干燥,然后装入双层无毒的塑膜袋内包好扎紧,放在干燥的陶瓷缸、坛内,再放些生石灰或明矾、新鲜干燥的锯木屑、谷壳等物复盖防潮,然后密封贮藏。

含挥发性物质类药材的贮藏

如细辛、川芎、白芷、牛膝、木香、月季花、玫瑰花、佛手花、代代花等药材多含挥发油,气味芳香浓郁,且色泽鲜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线等因素影响,容易引起变色、走气、走油、质脆易碎。这类药材宜选用双层无毒塑料袋,袋中放入少量木炭或明矾和花共同存放,置于避光、干燥处贮藏,或置于容器内密封贮藏,以防潮、防干燥走油、防虫蛀霉变。

猜你喜欢

  •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宣肺通腑法治疗咳喘验案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高氏揉捏法治小儿伤食泻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