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九窍通则无病 从一到十谈养生⑨

九窍通则无病 从一到十谈养生⑨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尿道和肛门。这些身体上的孔窍平时要多注意保健,保持畅通无阻,九窍要通,通则无病。窍穴保健按摩主要是利用各窍穴与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关系,进行窍穴保健治疗,从而达到调节内脏功能、防病强身的目的。

眼睛保健

目宜常运 用双掌小鱼际分别按眉棱骨,向内外作圆圈移动各18次,再双目轻闭,以双手拇指,轻轻在上下眼皮抚摸各36次,然后双目睁开,眼球作顺、逆时针缓慢转动各18圈,最后远眺片刻。长期坚持此法,能防治近视、远视、目疾、眉棱骨痛等。

按摩熨目 摩擦两掌发热后,将手掌置于两眼之上,反复3次。再以食指、中指、无名指轻压眼球,稍停片刻再压,反复3次。长期坚持此法,有养目明目、消除眼肌疲劳的作用。

眼部还可进行穴位按摩。

按睛明穴 两眼闭拢,拇指、食指指端按于睛明穴(位于目内眦旁0.1寸处),边按边振动,用力均匀,每次5~10分钟。

切承泣穴 两食指指尖切按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用力均匀,不可切破皮肤,边切边振,每次5分钟。

点按攒竹穴 曲肘置桌,两手平握拳,拇指伸开,以拇指指端附着在眉头下缘攒竹穴处。再以两拇指逐渐用力向穴位上方顶压,采用切法、揉法,待穴位周围至眼区有酸胀感觉时,再按压1分钟后松指,如此4~6次。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球向四周环绕一周,正反向各3次。用力闭紧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眼睛,同时吸气,共3次。

耳窍保健

耳朵上的穴位非常多,它就像一个倒立的胎儿,要经常揉掐。

振耳保健 用两手食指指面按压耳道,一按一放,快速振动,使耳道内产生振动,并传至大脑。每次5~10分钟。

抹全鼻 右手拇指、食指指面从鼻根部、鼻梁部向鼻翼部抹动,用力均匀,每分钟抹60次,每日5分钟。

扣耳保健 用掌心按紧耳道,食指指尖在脑后部上下来回弹叩,力量自行掌握,可觉脑后部有“咚咚”声。两耳可同时进行,每分钟弹叩80次。

扯耳保健 用拇、食指捏紧耳垂或耳尖,一上一下拉扯,力量自行掌握,每分钟60次,每次5分钟左右。

揉耳保健 两手食指分别按揉耳门(位于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听宫(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听会(位于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孔)等穴,在按切时配合切法、振法、叩法。每次10分钟,力量自行掌握。

叩翳风穴 翳风位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凹陷中。用两手食指指尖同时叩击两侧翳风穴,每分钟100次。力量自行掌握,至穴位处有胀痛热感,每次5分钟。

耳宜常弹 用双手掌掩耳,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轻轻叩击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附近36次。再用食指塞耳窍,压耳门,骤放各3次。坚持此法,有增强听力、醒脑通窍的作用,能防治头晕、耳鸣、耳闭、脑鸣等疾患。

鼻窍保健

揉鼻根 两手食指位于鼻根,用力挤压穴位,再由鼻根向鼻翼两侧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滑动按揉。由上而下连续10~20次,动作宜缓慢,用力均匀。每次10分钟。

捏鼻孔 拇指与食指捏鼻孔,一捏一放,每分钟60次左右,用力均匀,至鼻有酸胀感为度。每次5分钟。

揉鼻梁 右手食指指面位于鼻尖部,以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揉动,由鼻尖部向鼻根部揉,再反方向揉,每次30个来回。

按迎香穴 用两手指指尖紧按迎香穴,边按边振动。每次10分钟。

揉素髎穴 拇指或食指指腹压住素髎穴(位于鼻尖正中),施力揉按,每次5分钟,每日2~3次,力度自行掌握。

洗鼻腔 每日早晚用凉水和温水交替洗鼻,增强鼻腔的适应能力,可预防感冒。

捏鼻翼 用拇指、食指捏按鼻翼及鼻中隔,每次10~20下,每日数次,可宣通鼻窍。

口腔保健

叩齿 口唇微闭,上下牙齿有节奏地叩击,门齿与臼齿交替进行,每分钟100次左右,力度可自行掌握,每次5~10分钟。此法有固齿作用,能防治牙病,还有滋生津液的作用,防治口干、唇燥、口臭等。

吞津 口唇微闭,舌顶上腭运动,然后将津液徐徐咽下,每次5~10分钟。

现代研究表明,正常人唾液分泌量每日约1500毫升,唾液内含的白蛋白、溶酶菌、蛋白分解酶等具有免疫、杀菌、助消化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此法适用于咽干、唇燥、口渴少津、皮肤干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心悸健忘、头昏耳鸣、咽干、眩晕、失眠、五心烦热等。

叩齿与吞津常常需要一起做,古人有说:“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侵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通,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津液满口,方可咽下,每做三次乃止,及凡小解时,闭口紧叩其齿,解闭方开,永无齿疾。”

通二阴

我们都知道便秘、憋尿对健康不利,所以,要保持大便通畅,平时也要适量地食用一些利湿药物或者食品。

利湿 利湿说白点就是利尿,最常用的利湿食物和中药有薏苡仁、红小豆、冬瓜、扁豆、荷叶、黄瓜、泽泻、白茅根等,化湿的中药有藿香、佩兰等。利湿对男性的前列腺有益,对女性来说,化湿可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通便 中药巴豆、决明子等都是通大便的。大黄、芒硝、番泻叶也是通大便的,但不提倡大家用,因为泻下力量太大,会产生毒副作用。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平和的、没有毒副作用的、药食两用的中药,这样不会产生依赖性,如郁李仁、麻子仁、栀子、牛蒡等缓和通便之品。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尿道和肛门。这些身体上的孔窍平时要多注意保健,保持畅通无阻,九窍要通,通则无病。窍穴保健按摩主要是利用各窍穴与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关系,进行窍穴保健治疗,从而达到调节内脏功能、防病强身的目的。

眼睛保健

目宜常运 用双掌小鱼际分别按眉棱骨,向内外作圆圈移动各18次,再双目轻闭,以双手拇指,轻轻在上下眼皮抚摸各36次,然后双目睁开,眼球作顺、逆时针缓慢转动各18圈,最后远眺片刻。长期坚持此法,能防治近视、远视、目疾、眉棱骨痛等。

按摩熨目 摩擦两掌发热后,将手掌置于两眼之上,反复3次。再以食指、中指、无名指轻压眼球,稍停片刻再压,反复3次。长期坚持此法,有养目明目、消除眼肌疲劳的作用。

眼部还可进行穴位按摩。

按睛明穴 两眼闭拢,拇指、食指指端按于睛明穴(位于目内眦旁0.1寸处),边按边振动,用力均匀,每次5~10分钟。

切承泣穴 两食指指尖切按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用力均匀,不可切破皮肤,边切边振,每次5分钟。

点按攒竹穴 曲肘置桌,两手平握拳,拇指伸开,以拇指指端附着在眉头下缘攒竹穴处。再以两拇指逐渐用力向穴位上方顶压,采用切法、揉法,待穴位周围至眼区有酸胀感觉时,再按压1分钟后松指,如此4~6次。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球向四周环绕一周,正反向各3次。用力闭紧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眼睛,同时吸气,共3次。

耳窍保健

耳朵上的穴位非常多,它就像一个倒立的胎儿,要经常揉掐。

振耳保健 用两手食指指面按压耳道,一按一放,快速振动,使耳道内产生振动,并传至大脑。每次5~10分钟。

抹全鼻 右手拇指、食指指面从鼻根部、鼻梁部向鼻翼部抹动,用力均匀,每分钟抹60次,每日5分钟。

扣耳保健 用掌心按紧耳道,食指指尖在脑后部上下来回弹叩,力量自行掌握,可觉脑后部有“咚咚”声。两耳可同时进行,每分钟弹叩80次。

扯耳保健 用拇、食指捏紧耳垂或耳尖,一上一下拉扯,力量自行掌握,每分钟60次,每次5分钟左右。

揉耳保健 两手食指分别按揉耳门(位于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听宫(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听会(位于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孔)等穴,在按切时配合切法、振法、叩法。每次10分钟,力量自行掌握。

叩翳风穴 翳风位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凹陷中。用两手食指指尖同时叩击两侧翳风穴,每分钟100次。力量自行掌握,至穴位处有胀痛热感,每次5分钟。

耳宜常弹 用双手掌掩耳,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轻轻叩击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附近36次。再用食指塞耳窍,压耳门,骤放各3次。坚持此法,有增强听力、醒脑通窍的作用,能防治头晕、耳鸣、耳闭、脑鸣等疾患。

鼻窍保健

揉鼻根 两手食指位于鼻根,用力挤压穴位,再由鼻根向鼻翼两侧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滑动按揉。由上而下连续10~20次,动作宜缓慢,用力均匀。每次10分钟。

捏鼻孔 拇指与食指捏鼻孔,一捏一放,每分钟60次左右,用力均匀,至鼻有酸胀感为度。每次5分钟。

揉鼻梁 右手食指指面位于鼻尖部,以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揉动,由鼻尖部向鼻根部揉,再反方向揉,每次30个来回。

按迎香穴 用两手指指尖紧按迎香穴,边按边振动。每次10分钟。

揉素髎穴 拇指或食指指腹压住素髎穴(位于鼻尖正中),施力揉按,每次5分钟,每日2~3次,力度自行掌握。

洗鼻腔 每日早晚用凉水和温水交替洗鼻,增强鼻腔的适应能力,可预防感冒。

捏鼻翼 用拇指、食指捏按鼻翼及鼻中隔,每次10~20下,每日数次,可宣通鼻窍。

口腔保健

叩齿 口唇微闭,上下牙齿有节奏地叩击,门齿与臼齿交替进行,每分钟100次左右,力度可自行掌握,每次5~10分钟。此法有固齿作用,能防治牙病,还有滋生津液的作用,防治口干、唇燥、口臭等。

吞津 口唇微闭,舌顶上腭运动,然后将津液徐徐咽下,每次5~10分钟。

现代研究表明,正常人唾液分泌量每日约1500毫升,唾液内含的白蛋白、溶酶菌、蛋白分解酶等具有免疫、杀菌、助消化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此法适用于咽干、唇燥、口渴少津、皮肤干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心悸健忘、头昏耳鸣、咽干、眩晕、失眠、五心烦热等。

叩齿与吞津常常需要一起做,古人有说:“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侵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通,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津液满口,方可咽下,每做三次乃止,及凡小解时,闭口紧叩其齿,解闭方开,永无齿疾。”

通二阴

我们都知道便秘、憋尿对健康不利,所以,要保持大便通畅,平时也要适量地食用一些利湿药物或者食品。

利湿 利湿说白点就是利尿,最常用的利湿食物和中药有薏苡仁、红小豆、冬瓜、扁豆、荷叶、黄瓜、泽泻、白茅根等,化湿的中药有藿香、佩兰等。利湿对男性的前列腺有益,对女性来说,化湿可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通便 中药巴豆、决明子等都是通大便的。大黄、芒硝、番泻叶也是通大便的,但不提倡大家用,因为泻下力量太大,会产生毒副作用。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平和的、没有毒副作用的、药食两用的中药,这样不会产生依赖性,如郁李仁、麻子仁、栀子、牛蒡等缓和通便之品。

猜你喜欢

  •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藏红花至明代传入中国,记载在李时珍《本草纲目》被列为药用,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那藏红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经期腰酸腹痛、血块多、面色暗淡、脸上斑点比较多的女性尤为合适。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取四到六根泡水当茶叶,可以反复冲

  •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哪类疾病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

  • 血糖高中医怎么调理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

  • 知柏地黄丸适合什么样的人吃

    知百地黄丸呢,出自于清代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之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经常呢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的遗精,早泄,不育症等,这些疾病会表现为潮热,颧红,口干,烦躁以及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的人群。

  • 黄芪提高免疫力吗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