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平肝降压汤

平肝降压汤

平肝降压汤 组成:粉丹皮15-30克、淮牛膝15-30克、嫩钩藤(后下)15-30克、黑玄参15-30克。

功能:滋阴熄风,平肝降压。

主治: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或肝肾阴虚、内热生风者。

用法:丹皮、淮牛膝、玄参三味先用开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煎煮15至20分钟,加入钩藤煮10分钟,取汁100毫升,二、三煎再加开水武火煮10分钟,各取汁l00毫升,共30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每次l00毫升。

方解:高血压病多以肝肾失调为基础,一期多以肝经郁热或肝阳亢奋为主;二期以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多见;三期肝肾阴阳亏虚,并损及心脾肺,且多兼见风、痰、瘀、痹之象。方中粉丹皮辛、苦、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擅清血中之虚热,《本草纲目》称:“后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故以君。钩藤甘、微寒,擅平肝熄风降压,清泄肝热,为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要药,故以为臣。淮牛膝苦。酸、平,归肝、肾经,擅补肝肾,通经络,强筋骨,引血引热下行;黑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肾、胃之经,擅养阴清热,活血散结,故以为佐、使。方中四味皆有不同程度的滋阴降压、镇静、清热、熄风、解痉的作用,共奏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降压通络的强大功效。

临床应用:本方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处方可随证加减化裁运用。*期高血压如肝火旺者,常用本方与龙胆泻肝汤化裁;*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者用本方与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加减化裁,肝肾阴虚者与杞菊地黄丸加减化裁;*期高血压病已有心、脑、肾损伤,临床表现本虚标实,临床当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常用本方结合扶正培本(当分脏腑阴阳气血)配伍熄风。豁痰、化瘀、通络之品加减治疗。本方核心在调整肝肾阴阳平衡,以期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詹文涛

詹文涛,1937年出生,云南人,国家审定的第二批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导师,云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五十年代初毕业于昆明医士学校,1962年又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毕业生。詹氏中西医学功底深厚,既勤于读书,善于理论思考,又勤于临证,认真总结经验,深受国内老一辈中医名家之厚爱,兼收并蓄众多名医临床秘津,擅于诊治心血管、神经内科及自身兔疫性疾病等难治病证,尤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急诊的救治。从七十年代初即开展心脑疾病专科研究,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中逐步形成系统的临床思路及一些危急疑难病症的诊疗规律,50多篇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其所主编的《长江医话》、《中医医疗事故的防范与处理》饮誉国内外;《乡村中医必读系列教材》(四部)在全省农村全面普及教育,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中医继续医学教育系列教材》(五部)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与关注。其心脑血管疾病及扶正祛邪等临床研究成果多次获铁道部、云南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奖。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政策法规司司长、发言人及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为推动全国和云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急诊分会顾问,云南省发明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中医药、针灸、中西医结合三个学会会长,云南省高级中医药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云南中医药杂志》主编等职。

猜你喜欢

  • 治肛周脓肿验案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

  • 一贯煎治疗痤疮体会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

  • 鬼箭羽忍冬藤外用治药疹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杀虫。《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忍冬藤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

  • 脾胃治疗不可忽视“脾阴”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本经》桔梗功效释义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