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 清热养阴补气血抑癌患

中医 清热养阴补气血抑癌患

愈来愈多临床研究显示,癌症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接受西医治疗,生存率和生活质素都有明显提高。在本地一个中西医研讨抗御癌症昀学术讲座上,泰山公德会顾问医师黎建成表示,临床治疗的癌症病人大致分为五大类:一、正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病人;二、正在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三、手术后出院不久的病人;四、经西医治疗,临床治愈的病人(辨证调理、预防复发);五、经西医治疗无效的晚期病人(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素)。

临床经验显示,以中医辨证治疗上述五类癌症病人,不但能减少化学或放射治疗引致的副作用,同时亦增强了病人的体质,有助提高疗效及改善病者生活质素。

黎建成表示,正在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反映在病人身上的明显表现是热性,中医谓:热病伤阴。

治疗的大原则是:养阴清热,但由于对不同部位的放射治疗,出现的反应亦有差别,所用的方药自然因应针对性而有不同。黎医师将临床治疗放疗病人分为四部分,包括对头颈部、胸部、上腹部、下腹部四个部位作辨证论治。

一、头颈部:(包括口咽部癌、食道癌、鼻腔及鼻咽癌、喉癌等。)

病人最突出的反应是咽痛、进食困难、口干、味觉减退。

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为主。方药则以「五味消毒饮」为主方,加洋参、石斛、罗汉果、岗梅根等清热补气、滋阴、润喉及解毒药材。

黎医师谓,有病人出现口腔溃烂的情况,临床使用中草药两面针煲水含,有不错的疗效。

二、胸部:(常见于肺癌、乳癌等)

胸部癌症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咳嗽、有痰。

黎医师指出,治疗原则以清肺润燥,止咳化痰为主。方药采清热润燥的药物,主方是「桑杏汤」(包括桑叶、杏仁、麦冬等主药),再加北杏、前胡、胆星、全瓜蒌、罗汉果、千层纸等药材。

三、上腹部:(常见于肝癌、胃癌等)

上腹部癌瘤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临床常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症状。

治疗原则以行气止痛、和胃降逆为主。

黎医师以「四逆散」为主治方药,再按病情不同加砂仁、竹茹、川朴、法夏、鸡内金、山楂麦芽等药材。「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四药组成,具调和肝脾的功效。

四、下腹部:(常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等)

下腹部癌瘤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临床反应较复杂,黎医师将其分为三种情况辨证论治──

病人出现腹痛、尿频、尿急、尿痛明显情况;中医辨证属膀胱湿热,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应用方药以「八正散」加「导赤散」为主作临症加减。古方「八正散」主要功效为利水渗湿,方中的车前子、大黄、萹蓄、滑石、灯心草等,具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的作用;再加上擅长清理脏腑热象的「导赤散」,方中的生地、木通等,能清热滋阴通小便。

病人出现腹痛加泄泻情况;辨证应属大肠湿热,黎医师指出,此情况下出现的泄泻并非由细菌引致,中医治疗原则为清热去湿。所用方药以「葛草苓连汤」加白芍、火炭母、扭肚藤及石榴干为主。

痛、便秘;中医辨证属热结、津伤,但黎医师谓,强烈的泻下药不适用于癌患者热结,因放射治疗已令病人大肠抗炎能力减弱,再用泻下药则会加重病情。治疗应以润肠通便为大原则,用药以具润肠疗效的「增液汤」加治理腹痛的「芍药甘草汤」,酌情加花粉、麦芽及火麻仁等通便润下的药材加强疗效。

补气血还须清热毒

不少癌症病人经手术后出院,立即寻求中医调理身体,黎医师谓,经手术的创伤病人或多或少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中医在治疗过程中,除补充癌症病人的气血外,还要顾及由于手术过程的挤压,可能有少量癌细胞有机会进入血流的情况,对此类病人还须在补气血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具清热解毒和活血祛瘀的药材。

治疗主方仍为补气血的「四君子汤」,还可酌加北芪、桑椹、首乌、熟地等补气血中药;此外亦须加入如三七、桃仁、郁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等具袪瘀解毒功效的药材。大公报记者 蔡淑芬

猜你喜欢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